汉字是“ 方块字” , 以方块结构造型决定了横、竖为汉字的基本造型材料。学术界一般认为“ 八卦” 是最早具有文字性能的符号, 为中国文字典籍的始祖, 八卦的阴阳两种基本符号就是由长横线和短横线组成的,这些最基本的元素, 一直使用至今, 在汉字中出现次数最多。横、竖是汉字的构架基础, 以横、竖为基础去组织结构, 如同梁、柱构成高楼大厦的框形骨架, 横线、纵线为基础线, 以它为核心, 用它来支撑。横、竖纵横交错, 频繁出现, 构成了汉字“ 方” 的特点, 在结构方面明显区别于其他文字。
一、长横对汉字的构架作用
1、长横在上部时对汉字的构架作用
长横在汉字的上部时, 要华盖住下部。《八十四法》中讲“ 上宽” , 上宽之字, 上广下狭, 上面要尽情舒展, 下面不宜过宽。“ 上占地步” , 上面阔而画轻, 下面窄而画重。上面盖住下面, 下面点画厚实干净, 字头之下笔势与字头部分相辅相成, 如同宫殿顶盖与支柱的关系, 这样处理才会自然协调。上横作主要笔画的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长横在顶部, 此类字较少, 常用汉字中只有几个, 如“ 百、页” 等第二种长横在中上部位, 如“ 盲、言、畜、首” 等。这两种类型的字下部不宜横向发展, 唯有拓展上部横画, 以上盖下, 自然就构成了“ 上宽下窄” 的字形结构。
2、长横在中部时对汉字的构架作用
长横在汉字的中间部位出现时, 中横摆开“ 一字长龙阵” , 畅达舒放。黄自元《九十二法》中日“ 横担者, 中画宜长” 。横画在中部担负的字, 中画如彩轿轿杆, 横穿中部, 左伸右展, 长而有力, 如“ 寻、苦、去、奇” 等, 构成“ 中宽上下窄” 的多边形结构。
3、长横在下部时对汉字的构架作用
长横经常出现在字的下部, 其处理方法, 《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中分四种情况一是“ 地载者, 有画皆托于其上” , 下横长大, 托起上面所有笔画, 稳固得体二是“ 画长撇短者, 右不宜用捺” , 横长撇短的字, 右边不适宜用斜捺, 应将斜捺改为顿点三是“ 画长直短, 撇捺宜缩” , 横画长竖画短的字, 撇捺应收缩, 横画托上部, 撇捺缩成左右点四是“ 上下有画, 须上短而下长” , 上面和下面都有横画的字, 上部仰起下部平直, 上部短促下部长大。
二、长竖对汉字的构架作用
1、长竖在左部时对汉字的构架作用
黄自元《九十二法》中日“ 左竖不嫌长, 右竖不嫌短。” 右部纵向短者, 左部宜纵情遂欲、上下延伸, 左竖明显超过右部, 用垂露竖, 预示笔意未尽, 以照应右部, 朝迎揖让、盼顾生情。右部的竖画应收敛,此类竖往往是横折、竖折等转折竖画, 需要短一些才能得休。左竖长大的多出现在“ 单人旁” “ 竖心旁” “ 木字旁” “ 禾字旁” “ 米字旁” 等偏旁。长竖在左部的一般组成“ 左长右短” 的字形结构, 如“ 相、柜、阳、牺” 等。
2、长竖在中部时对汉字的构架作用
长竖在汉字的中部时, 犹如“ 擎大柱” , 上举下伸, 顶天立地。《八十四法》中“ 让直” “ 中竖” “ 悬针” , 都是谈长竖在中部的处理方法。“ 让直” , 要直画正长而不曲短“ 中竖” , 中竖可垂可悬, 下伸较长, 竖直而行, 不偏不倚, 体势稳重“ 悬针” , 纵笔向下, 酣嬉淋漓, 畅达流放, 肺腑之言倾注笔端。《九十二法》中也谈到“ 当悬针而垂露则无韵” “ 当垂露而悬针则无力” , 尤其是悬针竖须慎用, 它是字中的最后一笔, 但不是最后一笔都用悬针竖, 如“ 个”字, 就不宜用悬针竖, 由于左撇右捺收笔都需要出锋,中竖收笔再出锋的话, 此字就会显得不稳重。悬针竖也不宜太多, 连续的几个字中都有悬针竖, 应将某些悬针竖改写成垂露竖。中间长竖不宜用悬针者如“ 木、朱、米” 等;可用悬针竖的如“ 申、串、吊、中” 等。
3、长竖在右部时对汉字的构架作用
左右皆有竖的字, 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中云“ 左竖不嫌短, 右竖不嫌长。” 如“ 补、神、伟、种” 等, 左边竖画宜短, 右边竖画尽可能长些。左边用垂露, 右边用悬针。左撇右竖怎样营造形体, 《九十二法》也作了说明“ 左撇右直, 须左缩而右垂。” 如“ 帅、辣、州” 等, 左边为撤右边有竖的字, 撇画收缩, 竖画伸展。《八十四法》曰:“ 右垂” , 右垂的字, 左边笔画要适当缩短, 左边笔画收缩了, 右边竖画就适宜放开, 右竖明显超越左部, 产生对比之美, 形成“ 左短右长” 的字形结构。我国传统观念有重右轻左的习惯, 以右为上, 右贵左卑, 在结构处理上多限左展右, 左边笔画往往收紧作次要笔画, 右边笔画扩展作主要笔画, 构架上以“ 左小右大” “ 左短右长” 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