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同时他的行书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他在书法上的贡献和影响主要表现在楷书和行书两个方面,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
一、楷书方面:
颜真卿楷书的第一个阶段
颜真卿的楷书可以以45岁为界限分成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颜真卿的楷书主要是以《多宝塔碑》为代表,此时颜真卿的楷书风格还没有成熟,受当时的官方书体影响很大。
我们知道唐代的科举制度已经形成,科举考试是有他的标准书体的,唐代的标准书体主要是以写经体风格为主的楷书,而颜真卿此时的书法风格正是受到写经体的影响,结构美观、字帖平正,端庄规范,和当时比较流行的书法风格一致,是当时官方书法的典范。
颜真卿楷书的第二阶段
难能可贵的是,45岁以后,颜真卿在《多宝塔碑》端庄典范的基础之上,一对宝塔标准的楷书法则为基础,融入北齐榜书、魏碑、篆隶笔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独立于唐朝楷书书法家之林,被列入楷书四大家。
北齐的榜书,我们去爬过泰山的朋友都知道,最著名的就是《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是带有浓厚的篆隶笔意的楷书碑刻,它的用笔方圆兼备、结构宽博大气,开张雄浑,整体开来气势磅礴。北齐的代表作品还有山东邹城的四山摩崖,其风格直接影响了颜氏书法。
加上颜真卿家族里来以擅长金石考据学,他对北齐碑刻以及篆隶的学习,为他以后的风格转变以后了非常好的基础。
风格成熟以后的颜真卿楷书风格也多种多样,不想很多书法家,风格定型以后就没有变过,成熟以后的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品有风格典雅的《颜勤礼碑》、风格秀润的《自书告身帖》、大气雄浑的《大唐中兴颂》、用笔老辣的《大字麻姑仙坛记》等等。
二、行书方面:
唐代的书法特色
从书法史上来看,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书法特色,比如晋朝尚韵,宋朝流行尚意书风,元代书法复古,明清书法尚变,当今书法崇尚笔墨趣味。
而唐朝在书法上却是一个两极分化的时代,既有标准端庄的楷书书法家如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虞世南,又有历史上著名的草书大师包括张旭、怀素,是一个既崇尚“尚法”精神,又崇尚抒情的一个时代,尤其是在唐代中兴时期。
唐朝的抒情出了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帖》,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就是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这是一篇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祭侄文稿》的意义
1、笔法上的创新
我们知道,自唐代宗李世民以来,唐朝把王羲之的书法推上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王羲之的书法主要的特征就是内擫,笔画向内收紧,属于阴柔一路,风格秀美多姿、而颜真卿的书法一反王羲之的常态,采用外拓笔法,笔画大胆的向外扩张,产生了雄强的气势。
作为书法艺术作品,颜真卿《祭侄文稿》在笔法的创新和丰富性上是空前的,在同一篇作品中,颜真卿同时使用了篆隶、行书和草书的笔法,包括方、圆、提、按、转、折、疾、涩、长短、粗细、大小、动静、疏密等等。
但是颜真卿的高明之主在于,即使是在心情悲愤的情况下、即使这么多的笔法混杂在一起,整体看来,这幅作品并没有散乱之处,并没有变成一幅大杂烩的作品,而是风格非常的统一、节奏非常的流畅,通篇非常自然的形成一个整体。
另外,整幅作品出现了多处的涂抹,这些涂抹也没有给人乱的感觉,相反,却增加了整篇文字的节奏感和块面感,真正的大师级的艺术作品都是一样的,既有丰富的感情的表达,又有完美的无懈可击的技法基础。
2、《祭侄文稿》抒情
唐代安史之乱中,颜真卿的侄子颜季明在抵抗叛军的战斗中遇难,颜真卿知道以后,派人去寻找颜季明的尸首,结果却只找到一颗头颅,颜真卿得到消息以后,非常的悲愤,在这种心情下写下了著名的《祭侄文稿》。
这篇文稿前一部分属于叙述,写的比较平稳,到后面越写越激动,写到颜季明被叛军围困,援军又故意不去搭救是,气愤异常,感情到了高潮,书写也非常的迅速,忽大忽小、反复涂改,也是这篇文稿最精彩的部分,达到了书法节奏和情感节奏的高度统一,为后世的书法抒情树立了典范,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总之,颜真卿的书法无论是楷书还是行书,都在用笔和风格上进行了自我的创新,这些创新一方面来自于他的学习经历,另一方面来自于他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创新也让他在王羲之书法体系以外另立门户,成为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