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楷书
>
王知敬

王知敬

人物介绍
王知敬,生卒年不详。[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官太子家令。望出太原,历任秘书郎、少府监丞、城门郎、膳部员外郎、冀王友、太子洗马、司门郎中、太孙咨议,终太子家令,史称“王家令”。武后时(六八四至七o四)仕为麟台少监。艺术特色
王知敬工正行书,善署书,与殷仲容齐肩。天后诏一人署一寺额。仲容题“资圣”,知敬题“清禅”,俱为独绝。善隶,工草及行,尤善章草,入能。肤骨兼有,戈戟足以自卫,毛翮足以飞翻,若翼大略宏图,摩霄殄寇,则未奇也。评者谓:“如麒麟将胜,鸾凤欲翥。”画与弟知慎齐名。 《唐书王友贞传》、《述书赋注》、《书断》、《墨池编》、《图绘宝鉴》有述。传世作品
传世主要书迹有《李靖碑》、《金刚经碑》等。作品赏析
《李靖碑》全称《大唐故尚书右仆射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司徒并州都督卫景武公之碑并序》,又称《卫景武公碑》。楷书。39行,行82字。许敬宗撰,王知敬书。吕山圣命工刻于陕西醴泉。唐显庆三年(658)立,为昭陵陪葬碑之一。藏西安碑林。短篆言题有“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司徒卫景武公碑”二十字。碑已磨灭及半,仅存二千余字。碑阴有宋元佑四年(1089)游师雄的跋文,
请字释义
拼音 qǐng 注音 ㄑㄧㄥˇ,
笔划 10 五行
五笔 YGEG

基本释义

〈名〉

  1. 通“情”。情况,实情

    上下请通。——《墨子·尚同中》

    四璧而知请。——《管子·白心》

〈动〉

  1. (形声。从言,青声。本义:拜访)

  2. 同本义

    请,谒也。——《说文》

    使人为秋请。——《史记·吴王濞传》。集解引律云:“秋曰请。”

    不得入朝请。汉律盖改周礼之觐为请也。——《史记·魏其武安侯传》

    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史记·魏公子列传》

    公卿相造请禹。——《史记·酷吏列传》

  3. 又如:请谒(拜见)

  4. 请求;要求

    请,求也。——《广雅·释诂三》

    墓地不请。——《礼记·王制》

    夫请者,非可诒托而往也,必亲之者也。——《谷梁传·定公元年》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为王吹竽。——《韩非子·内诸说上》

    曹刿请见。——《左传·庄公十年》

    力请客。——清·魏禧《大铁椎传》

  5. 又如:请命乞身(请求离职退休);请一个示(请求指示);请了训(请求训示);请蠲(请求免除田赋);请期(婚礼之一,在行聘之后,请求女家同意婚期);请咨(请求给予咨文);请和(求和);请托(走后门;拉关系)

  6. 询问

    摈者去请事。——《仪礼·士昏礼》。注:“犹问也。”

  7. 又如:请仙(扶乩求仙,以卜休咎);请日(卜问吉日);请故(诘问其事故);请罪(责问对方己有何罪)

  8. 召;邀请

    战则请从。——《左传·庄公十年》

  9. 又如:请唤(请召呼唤);请会(一种邀请他人参加的小型贷款形式);请召(招请);请逆(请人往迎);请卖爵子(即请爵卖子);请香头(请巫婆下神);请不将(请不了;不能请)

  10. 宴请。如:请你们来吃晚饭;宴请(设宴招待);请状(请帖。邀请客人的通知);请客

  11. 问候。如:请病(看望、问候病人)

  12. 告诉

    主人答,再拜,乃请。——《仪礼》。郑玄注:“请,告也,告宾以射事。”

  13. 愿意。如:请顺(愿意归顺);请服(愿意顺服)

  14. 在请求时用作表示礼貌

    请说之。——《墨子·公输》

    请从吏夜归。——唐·杜甫《石壕吏》

    请先言人之老少。——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5. 又如:请进来;请喝茶吧

  16. 请教,请示

    请所之。——《资治通鉴·唐纪》

文字详解



qǐng
【名】
通“情”。情况,实情〖thestateofaffairs;circumstance〗
上下请通。——《墨子·尚同中》
四璧而知请。——《管子·白心》



[查看更多]

请说文解字

請【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七井切《集韻》《韻會》此靜切《正韻》七靜切,𠀤淸上聲。《說文》謁也。《廣雅》求也。《玉篇》乞也,問也。《增韻》祈也,扣也。《書·湯誥》以與爾有衆請命。《左傳·僖十年》余得請於帝矣。《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

《王制》墓地不請。《儀禮·士昏禮》者出,請事入告。《前漢·張湯傳》造請諸公,不避寒暑。《師古註》請,謁問也。

《爾雅·釋詁》告也。《禮·昏義》納徵請期。《註》請昏姻之期日也。

《韻會》漢請室,請罪之室也。《前漢·賈誼傳》造請室而請罪耳。

《集韻》親盈切《正韻》七情切,𠀤音淸。亦謁也,祈也。

受也。

《類篇》《前漢·賈誼傳》請室,亦讀平聲。

《廣韻》疾政切《集韻》《韻會》《正韻》疾正切,𠀤情去聲。《說文》義同。

《廣韻》延請。

《正韻》漢制,春曰朝,秋曰請,如古諸侯聘禮也。《史記·吳王濞傳》使人爲秋請。《前漢·宣帝紀》時會朝請。

《韻會》朝請,漢官名。張禹首爲之。《唐書·百官志》從五品上曰朝請大夫,正七品上曰朝請郞。

《廣韻》疾盈切《集韻》慈盈切,𠀤音情。《類篇》受言也。

《韻會》禮昏義請期,徐音情。《周禮·秋官·條狼氏註》大夫受命以出,餘事莫不復請。劉音情。

《轉注古音》《史記》《禮書》請文俱盡。《註》徐廣云:古情字多假借作請,諸子中多有。《荀子·成相篇》聽之經,明其請。《註》請當爲情。聽獄之經,在明其情。

请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