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皇象

皇象

人物简介
皇象,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三国吴书法家。字休明。官至侍中、青州刺史。幼工书,师于杜度。善篆、隶、章草,时人谓之“书圣”。时人以其书法与严武棋、曹不兴之画并称八绝。他的书法被赞为“中国善书者不能及也。他学习别人的书法,能取各家所长而成自家面目。晋葛洪《抱朴子》誉为“一代绝手”。南朝宋羊欣说:“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著痛快。”唐张怀瓘《书断》评他的章草为神品,八分为妙品,小篆为能品。传世书迹有《文武帖》、《急就章》、《天发神谶碑》,相传为皇象书。书论《论草书》。今世仅存《急就章》石刻,相传为皇象书。又有数种,文字多少有异同,以松江本最为著名。此帖点画简约、凝重,亦较含蓄,又多隶书笔意。结字工整,法度森严。整篇观之,气息古朴温厚,沉着痛快。对喜爱章草的人来说,是学习章草的优秀范本。因章草是早期的草书,到了皇象时代,已十分成熟,且为众多书家所擅长。而皇象所书《急就章》,形体已经很规范化了。传世作品
今传皇象《急就章》拓本,系明杨政于正统四年(1439)据宋人叶梦得颍昌本摹刻的所谓《松江本》,其它古本未见流传。启功先生所收藏的明拓《松江本》是所见到的较佳拓本。《松江
艾字释义
拼音 ài,yì 注音 ㄞˋ,ㄧˋ,
笔划 5 五行
五笔 AQU

基本释义

〈动〉

  1. 通“刈”。刈割;斩除

    一年不艾,而百姓饥。——《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2. 又如:艾命(舍生;捐躯)

  3. 通“乂”。治理;安定

    或肃或艾。——《诗·小雅·小旻》

    海内艾安,府库充实。——《汉书》

  4. 又如:艾安(民生安定,宇内承平)

  5. 另见ài

〈名〉

  1. (形声。本义:草名)

  2. 即艾蒿。一种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Artemisiaargyi),叶制成艾绒,供针灸用

    艾,冰台也。——《说文》

    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干艾于后,承其景则得火,故曰冰台。——《博物志》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

    求三年之艾也。——《孟子》。

  3. 又如:艾人(用艾草结成的草人。旧俗在端午节以艾人悬挂于门上,可以避邪除毒)

  4. 老年,对老年人的敬称

    有幼、壮、艾之期。——刘禹锡《送鸿举师游江南引》

    五十曰艾,服官政。——《礼记》。郑玄注:“艾,老也。”

    搜索稚与艾,惟存跛无目。——梅尧臣《田家语》。

  5. 又如:艾老(五十岁以上的老人)

  6. 漂亮的人

    国君好艾(此指男色),大夫殆。——《国语·晋语》

    积得些金帛,娶了些娇艾。——《桃花扇》。

  7. 又如:艾色(美丽;漂亮。多指女色)

  8. 小人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屈原《离骚》

〈形〉

  1. 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左传·定公十四年》。

  2. 又如:艾孀(老寡妇);艾孀(老公猪)

  3. 艾草的颜色。即苍白色或绿色

    赐驳犀具剑、佩刀、紫艾绶、玉玦各一。——《后汉书·冯鲂传》。

  4. 又如:艾绶(绿色的印绶);艾孀(年老的寡妇)

〈动〉

  1. 终止,断绝

    夜如何其?夜未艾。——《诗·小雅·庭燎》

    一旦运穷福艾。——明·刘基《苦斋记》。

  2. 又如:艾命(舍弃生命);艾艾(说话结结巴巴。形容口吃的样子);方兴未艾(正在发展,一时不会停止)

  3. 另见yì

文字详解


ài
【名】
(形声。本义:草名)
即艾蒿〖Argywormwood;mugwortwormwood〗。一种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Artemisiaargyi),叶制成艾绒,供针灸用
艾,冰台也。——《说文》
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干艾于后,承其景则得火,故曰冰台。——《博物志》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
求三年之艾也。——《孟子》。
又如:艾人(用艾草结成的草人。旧俗在端午节以艾人悬挂于门上,可以避邪除毒)

[查看更多]

艾说文解字

艾【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五蓋切《集韻》《韻會》《正韻》牛蓋切,𠀤音礙。《玉篇》蕭也。《詩·王風》彼采艾兮。《傳》艾,所以療疾。《急就篇註》艾,一名冰臺,一名醫草。《博物志》削冰令圓,舉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故號冰臺。《本草註》醫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

《博雅》老也。《禮·曲禮》五十曰艾,服官政。《疏》髮蒼白,色如艾也。《揚子·方言》東齊、魯、衞之閒,凡尊老謂之艾人。《爾雅·釋詁》艾,歷也。《註》長者多更歷。

《爾雅·釋詁》艾,相也。《疏》謂相視也。

美好也。《孟子》知好色則慕少艾。

養也。《詩·小雅》保艾爾後。

止也。《左傳·哀二年》憂未艾也。《註》未絕也。

報也。《周語》樹于有禮,艾人必豐。

《史記·歷書》橫艾淹茂。《索隱》橫艾,壬也。

山名。《春秋·隱六年》公會齊侯,盟于艾。《註》泰山牟縣東南有艾山。

亭名。《水經注》甘陵故淸河直東二十里有艾亭。

姓。《通志·氏族略》春秋大夫艾孔之後。

《正韻》倪制切,音刈。芟也。《詩·周頌》奄觀銍艾。《穀梁傳·莊二十八年》一年不艾而百姓飢。《註》艾,穫也。

與乂通,治也。《前漢·郊祀志》天下艾安。

《張衡·東京賦》齊騰驤而沛艾。《註》沛艾,作姿容貌也。《五經文字》从义,訛。《集韻》或作㘷。㘷字原从𡉌,作艸下𡉌。

艾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