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隶书
>
衡方碑

衡方碑

详情
《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立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是衡方的门生朱登等为其所立的颂德碑。碑高2.40米,宽1.1米,厚0.25米。碑阳隶书23行,满行36字,共815字,字径4厘米;以文词温润、字体浑古著称于世。此碑碑阴原有字,据《翟氏隶篇》记载,可辨者23行71字。清嘉庆四年(1799年)十月,钱塘人黄小松捶拓后发现“故吏故民门生”等字最清晰,现已全部漫灭。碑首额下有穿,额隶书,阳刻“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计2行10字,字径9厘米,字体浑朴古雅。
《衡方碑》原立于汶上县次丘镇中店村,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汶河泛滥决口,该碑陷卧,村人郭承锡等复建。1953年移至山东泰安岱庙炳灵门内保存,1983年10月移岱庙碑廊,现已泐剥341字。此碑铭文书法以体丰骨壮的隶书闻名,笔画端正稳重,仪态敦厚,笔意粗壮古拙,妩媚动人,与张迁碑共为历代书法家临摹之范本。此刻为一级文物藏品。评价
历代书法理论家都对衡方的书法及《衡方碑》的史料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如:
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此碑书体宽绰而润,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真卿正书之渐。势在《景君
继字释义
拼音 注音 ㄐㄧˋ,
笔划 10 五行
五笔 XONN

基本释义

〈动〉

  1. 同本义(把断了的丝接续上)

    继,续也。——《说文》

    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易·象传》。注:“谓不绝也。”

    折琼枝以继佩。——《楚辞·离骚》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宋·苏洵《六国论》

    先后相继。——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学即继以问。——清·刘开《问说》

  2. 又如:继继(前后相继,接续不断);继踪(继续前人所做的事);继踵(步履前后相接。指相传不绝);继志(继续前辈的志意)

  3. 继承

    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柳宗元《封建论》

    继吾志事。——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九族无可继。——清·袁枚《祭妹文》

  4. 又如:继世(儿继承父的地位);继轨(承继祖业);继体(继承王位);继绪(继承祖业;传祚无穷)

  5. 接济。如:继褰(接济缩减)

  6. 通过正式合法手续,将别人孩子自愿地代替或作为自己的孩子。如:继子

  7. 随后;跟着

    宾继主君。——《周礼·司仪》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资治通鉴》

  8. 又如:继而

  9. 通“系”。挂,拴缚;系念

    言“以”者,见行遂意也。见继重在遂。——《公羊传·宣公元年》何休注

  10. 又如:继念(系念);继绊(系绊,束缚牵制);继缠(系缠,纠缠)

〈名〉

  1. 子孙后代

    有无肠之国无继子。——《山海经·大荒北经》

    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

  2. 后援

    围之不继。——《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文字详解




【动】
同本义(把断了的丝接续上)〖continue;follow〗
继,续也。——《说文》
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易·象传》。注:“谓不绝也。”
折琼枝以继佩。——《楚辞·离骚》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宋·苏洵《六国论》
先后相继。——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查看更多]

继说文解字
继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