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康里子山

康里子山

康里子山(1295-1345)是元代颇有影响的人物,他既是朝廷重臣,也是罕见的少数民族汉学名流和书法家。但康里子山的名字是“巙巙”(kuikui)还是“巎巎”(nao nao),后世模糊不清,在当代具有权威性的中华书局校点出版的《二十五史·元史》中,特将原来的“巙巙”改为“巎巎”,并注名读音“挠”,学术界多从之,似乎成为定论。其正确与否,大有讨论的必要。
睨字释义
拼音 注音 ㄋㄧˋ,
笔划 13 五行
五笔 HVQN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目,兒(ní)声。本义:斜视)

  2. 同本义

    睨,视也。——《说文》

    余与褐之父睨之。——《左传·哀公十三年》

    睨而视之。——《礼记·中庸》

    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庄子·山水》

    相如持其璧睨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宋·欧阳修《归田录》

  3. 又如:睨注(斜着眼睛注视);睨笑(斜视而笑);睨视(斜视,旁视;傲视)

  4. 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左传·哀公十三年》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楚辞·离骚》。玉逸注:“睨,视也。”

  5. 顾视,回视

  6. 寻视

    虑也者,以其知有求也,而不必得之,若睨。——《墨子》

  7. 窥伺。如:睨望(窥望)

  8. 偏斜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庄子》

文字详解



【动】
(形声。从目,兒(ní)声。本义:斜视)
同本义〖lookaskance〗
睨,视也。——《说文》
余与褐之父睨之。——《左传·哀公十三年》
睨而视之。——《礼记·中庸》
虽羿逢蒙不能眄睨也。——《庄子·山水》
相如持其璧睨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查看更多]

睨说文解字
睨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