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大盂鼎

大盂鼎

基本信息
【名称】大盂鼎
大盂鼎 【年代】西周康王时期
【文物原属】故宫旧藏
【文物现状】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出土地点】清道光年陕西省岐山县礼村出土
【文物规格】通高102.1厘米简介
大盂鼎造于西周周康王时期。鼎高一百点八厘米,口径七十八点三厘米,重一百五十三点三公斤,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饕餮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显得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内容为周王告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国,周代忌酒面与,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辅助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同时记载给盂的赏赐相传此鼎於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礼村出土,为该地郭氏所得,后归周雨樵。同治间左宗棠以重金购得,又归苏州潘祖荫。解放后,1951年潘氏后人捐献国家。为上海博物馆所收藏,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件周康王时的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西周早期的金文有瑰异凝重、雄奇恣放质朴平宝等数类。大盂鼎属於瑰凝重这一类,铭文大字,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故在成、康时代金文中,以书法的成就而言,当以大盂
畏字释义
拼音 wèi 注音 ㄨㄟˋ,
笔划 9 五行
五笔 LGEU

基本释义

〈动〉

  1. (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2. 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

    畏,惧也。——《广雅·释诂二》

    畏,恐也。——《广雅·释诂四》

    不畏不怒。——《列子·黄帝》

    天明畏。——《书·皋陶谟》

    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战国策·齐策》

    然畏愬。——《资治通鉴·唐纪》

    忧谗畏讥。——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巍巍乎可畏。——明·刘基《卖柑者言》

    畏其唇吻。——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畏威(畏惧权势);畏威怀德(害怕他的威严,怀念他的恩德);畏之如虎(像怕老虎那样害怕);畏天知命(谓知天命,识时务);畏死贪生(害怕死亡,贪恋生存);畏戒(畏惧戒惕);畏附(畏惧依附)

  4. 敬;敬服

    心畏相公。——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5. 又如:畏天恤民(敬畏上天,爱怜下民);畏天悯人(敬畏天命,悯惜世人的困苦);畏伏(敬服);畏俯(犹敬服);畏敬(尊敬;敬重);畏钦(尊敬钦佩);畏爱(敬佩爱戴);畏羡(敬重羡慕)

  6. 吓唬。如:畏语(指恫吓他人的言语)

  7. 担心

    畏有家人来洒扫。——唐·王建《寒食行》

  8. 避开

    客子常畏人。——三国魏·曹丕《杂诗》

  9. 憎恶;怨恨

    畏,恶也。——《广雅》

    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史记·魏公子列传》

  10. 忌妒。如:畏后生

  11. 死,古代指被兵器杀死

    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吕氏春秋》

〈名〉

  1. 通“隈”。弯曲处

    夫角之中,恒当弓之畏。——《考工记》

  2. 畏,罪也。——《广雅》

〈形〉

  1. 险恶的

    畏路不堪论。——吴国伦《得元乘书》

文字详解


wèi
【动】
(会意。据甲骨文意思是鬼手拿杖打人,使人害怕。本义:害怕)
同本义(对威势、威严的害怕)〖fear〗
畏,惧也。——《广雅·释诂二》
畏,恐也。——《广雅·释诂四》
不畏不怒。——《列子·黄帝》
天明畏。——《书·皋陶谟》
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查看更多]

畏说文解字
畏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