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楷书
>
王知敬

王知敬

人物介绍
王知敬,生卒年不详。[唐]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官太子家令。望出太原,历任秘书郎、少府监丞、城门郎、膳部员外郎、冀王友、太子洗马、司门郎中、太孙咨议,终太子家令,史称“王家令”。武后时(六八四至七o四)仕为麟台少监。艺术特色
王知敬工正行书,善署书,与殷仲容齐肩。天后诏一人署一寺额。仲容题“资圣”,知敬题“清禅”,俱为独绝。善隶,工草及行,尤善章草,入能。肤骨兼有,戈戟足以自卫,毛翮足以飞翻,若翼大略宏图,摩霄殄寇,则未奇也。评者谓:“如麒麟将胜,鸾凤欲翥。”画与弟知慎齐名。 《唐书王友贞传》、《述书赋注》、《书断》、《墨池编》、《图绘宝鉴》有述。传世作品
传世主要书迹有《李靖碑》、《金刚经碑》等。作品赏析
《李靖碑》全称《大唐故尚书右仆射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赠司徒并州都督卫景武公之碑并序》,又称《卫景武公碑》。楷书。39行,行82字。许敬宗撰,王知敬书。吕山圣命工刻于陕西醴泉。唐显庆三年(658)立,为昭陵陪葬碑之一。藏西安碑林。短篆言题有“唐故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司徒卫景武公碑”二十字。碑已磨灭及半,仅存二千余字。碑阴有宋元佑四年(1089)游师雄的跋文,
渐字释义
拼音 jiàn,jiān 注音 ㄐㄧㄢˋ,ㄐㄧㄢ,
笔划 11 五行
五笔 ILRH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从水,斩声。本义:古水名。即今新安江及其下游钱塘江)

  2. 古水名

    渐,渐水出丹阳黟南蛮中,东入海。——《说文》

    渐江,山海经谓之浙江也。——《水经注·渐江水》。按,即今之钱塘江,古大江与钱塘江通。

  3. 征兆,迹象。如:渐不可长(刚露头的不好事物不能容许其发展滋长);防微杜渐

〈副〉

  1. 逐渐

    乱花渐欲迷人眼。——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渐闻水声。——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渐拍渐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渐次间(渐渐,逐渐);渐至佳境(渐入佳境。逐渐好转或兴味逐渐浓厚);渐积(逐渐发展,积聚)

  3. 立刻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水浒传》

  4. 缓慢

    为变盖渐。——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动〉

  1. 疏导河川

    渐九川。——《史记》

  2. 加剧

    疾大渐。——《尚书》

    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书·顾命》。孔传:“自叹其疾大进笃,惟危殆。”

    汝寒温不节,虚实失度,病由饥饱、色欲、精虑、烦散,非天非鬼,虽渐,可攻也。——《列子》

  3. 成长;滋长

    自下之渐。——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4. 又如:渐包(渐苞。不断滋长;丛生)

  5. 另见jiān

〈动〉

  1. 流入;入

    东渐于海。——《书·禹贡》

  2. 又如:渐渐(流淌的样子)

  3. 淹没,浸泡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荀子·劝学》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诗·卫风·氓》

    渐,渍也。——《广雅》

    是渐之也。——《荀子·议兵》

    渐之滫中。——《史记·三王世家》

    治大地渐台。——《史记·孝武纪》

    泽兰渐被径。——《文选·谢灵运·游南亭诗》

  4. 又如:渐浸(浸润,渍染);渐涵(渐渍。犹浸润。引申为渍染,感化);渐摩(渐磨。浸润;教育感化);渐及(润泽普及)

  5. 熏染,可染

    俗之渐民久。——《史记·货殖列传》

  6. 又如:渐染(渍染;沾染);渐导(熏染,引导);渐濡(浸染,熏染)

  7. 欺诈

    上幽险则下渐诈矣。——《荀子·正论》

  8. 又如:渐巧(诈伪);渐行(诈行,以欺诈行事);渐毒(欺诈);渐诈(欺诈)

  9. 通“潜(qián)”。潜伏

    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荀子·修身》

    意岂将军忘湛渐之火?——《汉书·谷永传》

  10. 又如:渐心(潜心);沉渐

  11. 另见jiàn

文字详解



jiān
【动】
流入;入〖flowinto〗
东渐于海。——《书·禹贡》
又如:渐渐(流淌的样子)
淹没,浸泡〖soak〗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荀子·劝学》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诗·卫风·氓》

[查看更多]

渐说文解字
渐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