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草书
>
皇象

皇象

人物简介
皇象,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生卒年不详。三国吴书法家。字休明。官至侍中、青州刺史。幼工书,师于杜度。善篆、隶、章草,时人谓之“书圣”。时人以其书法与严武棋、曹不兴之画并称八绝。他的书法被赞为“中国善书者不能及也。他学习别人的书法,能取各家所长而成自家面目。晋葛洪《抱朴子》誉为“一代绝手”。南朝宋羊欣说:“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著痛快。”唐张怀瓘《书断》评他的章草为神品,八分为妙品,小篆为能品。传世书迹有《文武帖》、《急就章》、《天发神谶碑》,相传为皇象书。书论《论草书》。今世仅存《急就章》石刻,相传为皇象书。又有数种,文字多少有异同,以松江本最为著名。此帖点画简约、凝重,亦较含蓄,又多隶书笔意。结字工整,法度森严。整篇观之,气息古朴温厚,沉着痛快。对喜爱章草的人来说,是学习章草的优秀范本。因章草是早期的草书,到了皇象时代,已十分成熟,且为众多书家所擅长。而皇象所书《急就章》,形体已经很规范化了。传世作品
今传皇象《急就章》拓本,系明杨政于正统四年(1439)据宋人叶梦得颍昌本摹刻的所谓《松江本》,其它古本未见流传。启功先生所收藏的明拓《松江本》是所见到的较佳拓本。《松江
涉字释义
拼音 shè 注音 ㄕㄜˋ,
笔划 10 五行
五笔 IHIT

基本释义

〈动〉

  1. (会意。从水步。甲骨文字形。中间是水,两边两只脚,象涉水之形。本义:趟水过河)

  2. 同本义

    涉,徒行濿水也。——《说文》

    冯河,徒涉也。——《尔雅》。注:“无舟而渡水曰徒涉。”

    繇膝以上为涉。——《释水》

    过度谓之涉济。——《方言七》

    送子涉淇。——《诗·卫风·氓》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吕氏春秋·察今》

  3. 又如:涉水登山(涉渡溪水并攀登山岭);涉浅(徒步趟过浅水);涉厉(涉水。厉,连衣涉水);跋山涉水

  4. 泛指渡水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吕氏春秋·察今》

    晋师己亥涉河也。——《察传》

  5. 又如:涉人(船夫);涉江(渡河,过河)

  6. 经历,经过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明·刘基《卖柑者言》

    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宋·苏轼《教战守》

  7. 又如:涉难(经历艰难);涉旬(经过十天);涉手(经手);涉月(经月);涉朔(经月);涉阅(经历)

  8. 牵涉,涉及,关连

    不相参涉,皆悉赡举。——《宋书·刘穆之传》

  9. 又如:涉疑(有跟某件事情发生牵连的嫌疑);涉虚(假话;空话)

  10. 跋涉

    吾闻负重涉远,不择地而休。——清·和邦额《夜谭随录》

  11. 行走

    故乡路遥远,川陆不可涉。——南朝宋·谢灵运《登上戎石鼓山》

  12. 至,到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资治通鉴》

  13. 游玩,游览

    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晋·陶潜《归去来兮辞》

  14. 上路,登程。如:涉道(登程);涉远(走远路);涉履(踩踏,行走)

  15. 入,进入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左传·僖公四年》

  16. 又如:涉秋(进入秋天);涉足

  17. 涉猎。指阅读学习

    博涉书记。——《后汉书·仲长统传》

  18. 又如:涉目(过目,看过);涉意(留意;在意);涉略(涉猎,浏览)

  19. 处置;处理。如:涉事(接物处事);涉儿(伎艺人中专替人帮闲干杂事者);涉俗(处理世俗事务)

  20. 通“喋”。便语,喋喋

    朱鲔涉血于友于。——丘迟《与陈伯之书》

〈名〉

  1. 渡口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诗·邶风·氓》

文字详解


shè
【动】
(会意。从水步。甲骨文字形。中间是水,两边两只脚,象涉水之形。本义:趟水过河)
同本义〖wade;ford〗
涉,徒行濿水也。——《说文》
冯河,徒涉也。——《尔雅》。注:“无舟而渡水曰徒涉。”
繇膝以上为涉。——《释水》
过度谓之涉济。——《方言七》
送子涉淇。——《诗·卫风·氓》

[查看更多]

涉说文解字
涉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