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概况
中华书局影印本《说文解字》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说文解字》共15卷,其中包括序目1卷。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造字法上提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谓“六书”学说。并在《说文解字.叙》里对“六书”做了全面的、权威性的解释。从
求字释义
拼音 qiú 注音 ㄑㄧㄡˊ,
笔划 7 五行
五笔 FIYI

基本释义

〈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动〉

  1.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文字详解



qiú
【名】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裘”的古字。皮衣〖furcoat〗
乐正求。——《汉书》



[查看更多]

求说文解字
求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