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陆柬之

陆柬之

人物简介
陆柬之(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但一般说为欧、虞、褚、薛))生卒:585年生,638年逝世
籍贯:唐吴(今江苏苏州)人
家谱:虞世南外甥
擅长: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
经历:官至朝散大夫、太子司议郎、崇文侍书学士
陆柬之(585-638)唐吴人。元方伯父,虞世南甥,官至朝散大夫,守太子司议郎。以书专家,少学舅氏,而世南学于永禅师,皆有礼法。柬之与欧、渚齐名,隶行入妙,草入能。隶行于今殆绝遗迹,尝观其草书意古笔老,信乎名不虚得也。尝书头陀寺碑、急就章、陆机文赋、龙华寺额、武丘东山碑,最闻于时。传见《唐书·陆元方传》。书法艺术
陆柬之陆柬之最初书学虞世南,又学欧阳询,晚临摹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草书笔意尤为古雅,终于成为名重一时的大书法家,与欧、褚齐名。工正行书。善临摹,虽“工于效仿,劣于独断”,但有较高成就。当时亦有人把他与欧、虞、褚并称初唐四大家(但一般说初唐四大家为欧、虞、褚、薛)。隶、行书为妙品,草书为能品。他的书法作品流传甚少,隶行殆已绝迹。依据现在流传下来的《兰亭诗》、《文赋》来看,他的书学师承传递关系,
檄字释义
拼音 注音 ㄒㄧˊ,
笔划 17 五行
五笔 SRYT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本义:檄文)

  2. 同本义

    太祖得书,便命移檄。——《英烈传》

    制府檄下。——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奉檄守御。——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传檄(传布檄文);羽檄(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

  4. 泛指信函

    使君子年善?来檄可求。——王安石《寄丁中允》

〈动〉

  1. 用檄文晓谕或声讨

    按察司行文檄了知县去。——《儒林外史》

    檄其人士,于政治宗教,皆欲有所更革,顾终不成。——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2. 又如:檄调(行檄调动);檄委(用檄文晓谕、托咐)

文字详解



【名】
(形声。本义:檄文)
同本义〖acalltoarmsinancienttimes〗
太祖得书,便命移檄。——《英烈传》
制府檄下。——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文檄”即檄文。古代用以征召、晓喻或声讨的文书)。——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奉檄守御。——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传檄(传布檄文);羽檄(上插鸟羽的古代征兵军书)

[查看更多]

檄说文解字
檄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