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草书
>
王徽之

王徽之

生平简介
王徽之(338?~386年),字子猷,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画像东晋名士,东晋书法家。其书法成就在王氏兄弟中仅次于其弟王献之。历任车骑参军、大司马及黄门侍郎。徽之自幼追随其父学书法,在兄弟中惟有“徽之得其势”。传世书帖中有《承嫂病不减帖》 、《新月帖》等。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曾预兰亭之会,晋哀帝兴宁中(364年左右),为大司马桓温参军。蓬首散带,不理府中事。后为南中郎将、江州刺史桓冲骑兵参军,桓冲问其署何曹,回答说:“时见牵马来,似是马曹。”又问管几马,回答说:“不问马,何由知其数?”又问马死多少,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桓冲令其理事,直视不答,曰:“西山朝来,致有爽气。”海西公司马奕太和年间,召为黄门侍郎,居官数年,弃官归会稽。据《世说新语》,期间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喜好竹子,认为自己不可一日无竹。与弟王献之关系极好,共读《高士传》,献之赏井丹
承字释义
拼音 chéng 注音 ㄔㄥˊ,
笔划 8 五行
五笔 BDII

基本释义

〈动〉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2. 承,奉也。受也。——《说文》

    女承筐无实。——《易·归妹》。虞注:“自下受上称承。”

    承筐是将。——《诗·小雅·鹿鸣》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清·姚鼐《登泰山记》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承印(捧印);承萼(指物件承托的联结部分);承盘(托盘)

  4. 继承

    朱明未承夜兮。——《楚辞·招魂》。注:“续也。”

    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5. 又如:承袭(继承);承家(承继家业);承授(承继传受)

  6. 接受;承受

    若不足而不承。——《庄子·大宗师》

    士于大夫承贺。——《礼记·王藻》

  7. 又如:承派(接受委派);承教(谦词。接受教诲);承做(接受加工);承命(受命)

  8. 奉承。如:承附(奉承附和);承旨(逢迎意旨);承志(迎合意旨;继承大志)

  9. 承担,担负;担当。如:承造(负责建造);承局(包办各项事务的人;衙门中的差人)

  10. 秉承。如:承制(奉旨);承荷(秉承);承运(秉受天命)

  11. 招认。如:承招(认罪招供);承抵(认罪抵命);承伏(认罪)

  12. 侍奉。如:承欢(承色。侍奉父母,使之高兴);承应(侍候,伺候;妓女、艺人应宫庭或官府之召表演侍奉)

〈名〉

  1. 指某些起承载作用的物件,或指某些物件起承载作用的部分。如:石承;轴承

文字详解


chéng
【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holdinthepalm;supportwiththepalm;bear〗
承,奉也。受也。——《说文》
女承筐无实。——《易·归妹》。虞注:“自下受上称承。”
承筐是将。——《诗·小雅·鹿鸣》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清·姚鼐《登泰山记》
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查看更多]

承说文解字

承【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署陵切《集韻》《韻會》辰陵切,𠀤音丞。《說文》奉也。《書·說命》后克聖,臣不命其承。《詩·小雅》承筐是將。

受也。《禮·禮運》是謂承天之祜。《疏》受天之福也。

《增韻》下載上也。《易·坤彖》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尚書·大傳》庶人有石承。《註》屋柱下石也。

《廣韻》次也。《左傳·昭十三年》同盟于平丘,子產爭承。《註》承貢賦之次也。

繼也。《詩·小雅》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疏》新故相承,無彫落也。

止也。《詩·魯頌》則莫我敢承。《疏》無有於我敢禦止之者。

通丞。《左傳·哀十八年》楚右司馬子國帥師而行,請承。《註》承,佐也。

州名。漢牂柯郡地,宋置承州。

姓。《後漢·承宮傳註》承姓,衞大夫成叔承之後。

《正韻》時征切,音成。義同。

《集韻》諸仍切,音蒸。水名。《前漢·地理志》長沙國承陽縣。《註》承水,出零陵永昌縣界,東流注湘。

《集韻》《韻會》𠀤持陵切,音懲。《左傳·哀四年》蔡昭侯如吳,諸大夫恐其又遷也,承。《註》承,蓋楚言。

《集韻》《類篇》𠀤蒸上聲,與抍通。《列子·黃帝篇》孔子觀於呂梁,見一丈夫游之,使弟子𠀤流而承之。《註》出溺爲承。直作拯。

《韻會》《正韻》𠀤昨亙切,音贈。猶送也。《禮·文王世子》賵賻承含,皆有正焉。《註》承讀爲贈,聲之誤也。

《集韻》《韻會》𠀤諸應切,音證。縣名。《前漢·地理志》東海郡承縣。《註》應劭讀。

叶辰羊切,音常。《班固·高祖泗水亭𥓓》休勳顯祚,永永無疆。於皇舊亭,苗嗣是承。《集韻》或作𢪻。

作氶。

承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