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邓石如

邓石如

人物简介
邓石如出生于寒门,祖、父均酷爱书画,皆以布衣终老穷庐。邓石如九岁时读过一年书,邓石如像停学后采樵、卖饼饵糊口。17 岁时就开始了靠写字、刻印谋生的艺术生涯,一生社会地位低下。他自己说:“我少时未尝读书,艰危困苦,无所不尝,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年二十,祖父携至寿州,便已能训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识字人相待。”邓石如30岁左右时,在安徽寿县结识了循理书院的主讲梁巘,又经梁巘介绍至江宁,成为举人梅镠的座上客。邓石如在江宁大收藏家梅镠处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盘,至夜分尽墨,寒暑不辍”。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辅之等人的推奖,书名大振。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80寿辰之际,户部尚书曹文六月入京都,邀其同往。秋,途经山东,遂登泰山观览。进京后,邓石如以书法响誉书坛。乾隆五十六年(1791),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3年幕僚。张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学习书法。往事略集
清代书法大家邓石如的行书《陈寄鹤书》还与历史上一段著名的轶事有关。邓石如家中养两只鹤。据说,这两只鹤的年龄至少有130岁。一日,雌鹤死去了,仅隔十几天后,邓石如的发妻沈氏也相继去世。这种巧合,在当时的文人当中产
戒字释义
拼音 jiè 注音 ㄐㄧㄝˋ,
笔划 7 五行
五笔 AAK

基本释义

〈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2. 同本义

    戒,警也。——《说文》

    岂不日戒。——《诗·小雅·采薇》

    以三年之戒。——《礼记·曾子问》

    基浇能戒之。——《左传·哀公元年》

    息民不戒。——《国语·吴语》

    怵然为戒。——《庄子·养生主》

    戒之慎勿忘。——《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知足以自戒。——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戒慎(戒备谨慎);戒书(用来自我警戒的文字);戒旦(警告天将破晓);戒守(警戒守卫);戒命(禁止某些行为的命令);戒戢(警介禁止);戒诗(自我警戒的诗)

  4. 通“诫”。告诫

    主人戒宾。——《仪礼·士冠礼》

    三保戒团众。——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 又如:戒勉(告诫勉励);戒约(告诫约束);戒谕(告诫;训导);戒朝(告诫无将明)

  6. 留神,当心。如:戒口(慎言);戒火(慎于用火);戒谨;戒慎

  7. 预备;准备

    既种既戒。——《诗·小雅·大田》

  8. 又如:戒装(准备行装);戒辖(准备车辆)

  9. 登程,出发。如:戒行(登程,出发上路);戒途(出发,准备上路);戒程(登程,出发上路);戒道(登程,出发上路)

  10. 戒除

    戒奢以俭。——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1. 又如:戒杀(戒除杀生);戒脱(戒掉);戒绝;戒诗(戒除做诗);戒烟;戒酒

  12. 告请;约请。如:戒期(定期);戒速(谓事先告知,再届时邀请);戒食(约期共食;招宴)

  13. 斋戒

    圣人以此斋戒。——《易·系辞》

    戒及宿之曰。——《周礼·太史》

    七曰戒。——《礼记·礼器》

〈名〉

  1. 警戒之事

    君子有三戒。——《论语》

  2. 戒指的简称。如:钻戒(镶钻石的戒指)

  3. 佛教的教规惩戒。梵语Sila的意译。指必须遵守的各种准则,防非止恶的规范。如:戒定慧(佛教用语。指持戒、禅定和智慧,为佛家三无漏说);戒体(佛教用语。受戒的比丘内有防非止恶的自治力,而且始终符合戒律的要求,身心完全清净)

  4. 用于告戒的一种文体。如:戒书(汉代皇帝四种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及三边营官)

  5. 通“界”。界限,分界

    星茀于河戒。——《史记·天官书》

    江河为南北两戒。——《新唐书·天文志》

文字详解


jiè
【动】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戈”,下面象两只手(即“廾”)。两手持戈,表示戒备森严。本义:警戒,戒备)
同本义〖guardagainst〗
戒,警也。——《说文》
岂不日戒。——《诗·小雅·采薇》
以三年之戒。——《礼记·曾子问》
基浇能戒之。——《左传·哀公元年》
息民不戒。——《国语·吴语》

[查看更多]

戒说文解字
戒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