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楷书
>
魏灵藏造像

魏灵藏造像

清乾隆年间钱塘黄易访拓后始显于世。书法酷似《杨大眼造像记》 ,或疑同出一手。楷书。十行,行二十三字。额楷书题〖魏灵藏〗三字,额左题〖薛法绍〗三字,共九字,但中间一行〖释迦像〗字略大于两侧。北魏造像每用别体字,此记尤多。 《广艺舟双揖》将此记列入〖能品下〗,并云:〖若《杨大眼》、《魏灵藏》、《惠感》诸造像,巨刃挥天,太刀砍阵.无不以险劲为主。〗 乾隆拓本第三行〖腾空〗之〖腾〗字〖马〗部可见,〖空〗字未损。共应二百一十五字。有一裂纹,自左上第二行斜下至第一行第十四字处。中有四处当是空格无字。光绪拓本〖空〗字已泐大半。民国十年凿损百余字。碑额已仅存〖藏迦像薛法绍〗大字矣。 此碑应是方笔露锋之典型代表,因此最显见用笔之妙。起笔都将锋颖露在画外,有的角棱若刀,有的细锋引入,煞有情趣;即使画也挺直有力,折笔显见方棱;收笔处,有时敛毫便止,有时放锋犀利,有时如《宝子》之上扬。笔画或大或小,大者纵矛横戈,如虎奔龙吟,小者轻微一点,如蜻蜓掠水,皆能顺势合情.绝无率意轻发。结体或取横势,或取纵势,皆极意显示雄踞盘关之威仪,怀隐瑰玉之神采。整篇看来,严整肃穆,端庄隽洁。学楷书,二般只考虑单个字的处理,而忽略字距行间的分布,因而一写便与练习时的效果不大相同。 《魏灵藏》在这方面颇有建树,望能于此多作一些体会。
悲字释义
拼音 bēi 注音 ㄅㄟ,
笔划 12 五行
五笔 DJDN

基本释义

〈形〉

  1.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2. 同本义

    悲,痛也。——《说文》

    悲,伤也。——《广雅》

    忧心且悲。——《诗·小雅·鼓钟》

    我心伤悲。——《诗·召南·草虫》

    并于肺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篇》

    至于悲谷。——《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

    何哭之甚悲也。——晋·干宝《搜神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悲怆(悲伤);悲怨(悲痛怨恨);悲惋(悲伤惋惜);悲吟(悲伤哀叹);悲忧(悲伤忧虑);悲郁(悲伤忧郁);悲涕(悲痛的眼泪);悲哭(悲痛号哭);悲怒(悲痛愤怒);悲疚(悲痛);悲戚(悲痛忧伤);悲恻(悲痛)

  4. 悲哀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清·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悲雨(因悲哀而泪下如雨);悲哽(悲哀哽咽)

  6. 悲壮;悲凉

    戍角悲吟。——宋·姜夔《扬州慢》

  7. 又如:悲角(悲壮的号角声);悲风(凄厉的风声);悲默(忧伤沉默)

  8. 悲愤

    余闻而愈悲。——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动〉

  1. 眷念;怅望

    游子悲故乡。——《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悲谓顾念也。”

  2. 又如:悲思(思念,怅念)

  3. 哀怜;怜悯

    悲予志焉。——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余悲之。——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4. 感叹,慨叹

    悲哉世也。——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可悲

    以此为治,岂不悲哉!——《吕氏春秋·察今》

〈名〉

  1. 悲哀,伤心。如:悲喜交集;悲欢离合

  2. 悲叹

    发其志士之悲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3. 佛教语,愿解他人痛苦之心。悲是大乘佛教菩萨概念的基本特点。

    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又如:慈悲;大慈大悲;悲智

  4. 吾于佗文不知蹇涩,惟作诗甚苦,悲唫累日,仅能成篇。——宋·胡仔《杜少陵三》

文字详解


bēi
【形】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grieved;sad〗
悲,痛也。——《说文》
悲,伤也。——《广雅》
忧心且悲。——《诗·小雅·鼓钟》
我心伤悲。——《诗·召南·草虫》
并于肺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篇》

[查看更多]

悲说文解字
悲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