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楷书
>
龙藏寺碑

龙藏寺碑

介绍:
龙藏寺碑是我国隋代重要碑刻。在河北正定隆兴寺大悲阁东侧。开府长史兼行参军张公礼撰文,未著书丹人姓名。但也有撰、书均为张公礼之说。特色:
碑通高3.15米,宽0.90米,厚0.29米。碑文楷书30行,行50字,凡1500余字。碑为龟趺。碑额呈半圆形,浮雕六龙相交,造型别致,刻工精细,具有隋唐蟠龙的古朴风格。碑额楷书“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15字。碑阴及左侧有题名及恒州诸县名,分5截30行,行字数不等,亦为楷书。据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龙藏寺碑并阴,张公礼撰并书,开皇六年十二月立,今在隆兴寺。”历史:
我国的石刻文字萌芽于商代,碑的名称见于东周,而刻文纪事之碑则最早见于西汉末期,到东汉桓帝、灵帝时,建墓树碑又蔚然成风。就碑刻的书法艺术来看,我国石刻发展史可分三大阶段,即汉碑、魏碑、唐碑。汉碑多波磔奇古,魏碑多瑰丽雄奇,唐碑则秀丽高雅,隋碑则正是由魏碑体到唐碑体发展的过渡时期。龙藏寺碑就正是体现这一变化的代表之佳作。它的字体结构朴拙,方正有致,虽为楷书,但仍留有隶意,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评价:
碑系隋恒州刺史鄂国公王孝仙奉命为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造龙藏寺而创立
徙字释义
拼音 注音 ㄒㄧˇ,
笔划 11 五行
五笔 THHY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辵(chuò),止声。本义:迁移)

  2. 同本义(平行或由上而下的移动)

    徙,迻也。——《说文》

    徙,移也。——《广雅》

    若徙于他。——《周礼·比长》。注:“谓出居异乡也。”

    死徙无出乡。——《孟子》注:“谓爰土易居平肥硗也。”

    百里徙。——《荀子·成相》。注:“迁也。”

    徙武北海。——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号呼而转徙。——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非死则徙。雾徙于后。——《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 又如:徙倚(徘徊;留连);徙贯(迁地居住,更换籍贯);迁徙(迁移);徙居(徙次,即迁居,徙家,徙道。迁居)

  4. 改变,变化

    具生器以适墓,象徙道也。——《荀子·礼论》。注:“迁改也。”

    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徙意(改变意念);徙义(见义即改变意念而从之)

  6. 贬谪

    于是孔明废之为庶人,徙之汶山。——《三国演义》

  7. 又如:徙放(流放);徙逐(放逐);徙废(贬谪废弃);徙锢(贬谪禁锢);徙边(将犯人流放边境服劳役)

  8. 搬走,搬开

    徙其大舟。——《国语·吴语》。注:“取也。”

    叔孙已死,竖牛因不发丧也,徙其府库重宝空之而奔齐。——《韩非子·内储说上》

  9. 又如:徙薪(见“徙薪曲突”。引申为代国家灭除灾祸,战功颇丰)

  10. 调职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文字详解



【动】
(形声。从辵(chuò),止声。本义:迁移)
同本义(平行或由上而下的移动)〖movefromoneplacetoanother〗
徙,迻也。——《说文》
徙,移也。——《广雅》
若徙于他。——《周礼·比长》。注:“谓出居异乡也。”
死徙无出乡。——《孟子》注:“谓爰土易居平肥硗也。”
百里徙。——《荀子·成相》。注:“迁也。”

[查看更多]

徙说文解字
徙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