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唐人

唐人

中国人的通称由来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繁荣强盛的一个朝代。从唐太宗贞观开始,拓土开边,威震中亚、西亚及南海诸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武功之盛,可想而知。到了唐玄宗开元之治,国威更加繁盛,远近各国都派人前来“访问”。从此,海外人对中国的一切便均以“唐”字加称,如称中国人为“唐人”,称中国的字为“唐字”,称中国为“唐山”等等,这种情形延续至今。外国人对中国人称为“唐人”的习惯一直未变
唐朝覆亡后,由于唐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影响,外国人对中国人称为“唐人”的习惯一直未变,从宋元直至明清都是如此。《明史·真腊传》中说:“唐人者,诸蕃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直到目前,老一辈的华侨仍喜欢自称“唐人”,称中国为“唐山”,至于华侨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这几乎举世皆知。日本在明代仍叫中国为唐土,人民为唐人作家唐人
人物简介
唐人,原名严庆澍(1919—1981),江苏苏州人。笔名另有阮朗、颜开、江杏雨、陶奔、洛风、高山客等。抗日战争初期,在南北各地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后入成都燕京大学半工半读于新闻系。1946年在上海加入《大公报》,任职业务部门
山字释义
拼音 shān 注音 ㄕㄢ,
笔划 3 五行
五笔 MMMM

基本释义

〈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如:蚕上山了

〈形〉

  1. 大,巨大。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如:山妻(隐士之妻)

文字详解


shān
【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mountain〗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查看更多]

山说文解字
山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