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行书
>
王洽

王洽

王洽(323-358年),字敬和。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导第三子,东晋著名书法家。 王洽在王导的诸子中声名最大,深为时人所赞许。当时,王洽与荀羡“俱有美称”(《晋书》王导传所附载),并为穆帝所重。历官散骑中书郎、司徒左长史、建武将军、吴郡内史。征拜领军,寻加中书令,固辞不受,并10次向晋穆帝上书,陈述理由,表达苦衷,词意十分恳切。穆帝称誉他“清裁贵令”。晋穆帝升平二年(358年)卒,享年36岁。 王洽自幼聪慧好学,不舍昼夜。他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尤在书学方面,他能够不苟成见,不囿成法,博采众长,广学博纳,熟悉各种书体,尤善隶、行。他的从兄王羲之说:“弟书遂不减吾。”(张怀瓘《书断》)虽为溢美,但也说明了王洽在书法艺术方面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曾与王羲之一起研究书体,变章草为今草,韵媚婉转,大行于世,为时人所仿效、赞赏。这是他在书法艺术革新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巨大贡献。与他的从兄王羲之一起,开创了中国书法史上的新纪元。 中国的书法艺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规律,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特别是到了东晋王羲之、王洽的时代,书法艺术已由量变发展到质变的时代,为书风的革新创造了条件,王洽也正是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潮流中。他的书法艺术造诣精深,每挥毫落简,笔笔有来历,字字有出处,具有郢匠乘风之势,卓然孤秀,丽雅有韵,运用有方,甚得笔墨之法和笔墨之趣。为此,李嗣真《书品后》评论他说:“逸少为领军弟书不减吾,吾观可有十纸,信佳作矣!体裁用笔,全似逸少,虚薄不住。右军藻鉴,岂当虚发,盖欲假其名誉耳。”这多少道出了王洽的书法艺术方面的高度艺术成就。 王洽作为受“书法世家”熏陶和培养出来的子弟,与王羲之一样,对书法艺术酷爱到着魔的程度,他对书法艺术废寝忘食、孜孜求之,苦练苦学,不断探索。当时的书法界十分活跃。随着社会的发展,交往日益频繁,为了书写方便流畅,促使文体的变革,使之更具备实用价值,并由此达到高度的审美价值,使二者统一,于是,不仅出现了像王羲之这样“备精诸体”、开一代书风的“书圣”,而且,出现了像王洽这样有影响、有造就的一代书法大家。使晋代书坛盛极一时,百花竞艳,互相映辉,出现了中国书法史上的黄金时代。王洽之父王导的行书,见贵当时。王洽在王导的诸子中,又最负盛名,其书法艺术在当时也见重一时,很受欢迎。 王洽之妻苟氏,“亦善书”,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女书法家。王洽之子王珣、王珉,也都是晋代有名的书法家。在当时,琅邪王氏书法一门鼎盛,代代相传。而在这个家族中,除了王羲之、王廙外,王洽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王洽虽然没有留下多少墨迹,但他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却十分重要,也是晋代书坛上的一代大家。
塞字释义
拼音 sāi,sài,sè 注音 ㄙㄞ,ㄙㄞˋ,ㄙㄜˋ,
笔划 13 五行
五笔 PFJF

基本释义

〈名〉

  1. 险要之处;要塞,边塞

    完要塞。——《礼记·月令》。注:“边城要害处也。”

    而世主不敢交阳侯之塞。——《战国策·秦策》。注:“隘处也。”

    山有九塞。——《吕氏春秋·有始》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边塞(边疆地区的要塞);塞守(占据边界险要处);塞人(古代指塞外的游牧民族);塞徼(边塞上的碉堡);塞邦(塞外之国);塞色(塞外的景象);塞邑(形势险要的边境城邑);塞角(塞外所吹的号角);塞垣(本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后亦指长城;边关城墙)

  3. 边境

    筑明堂于塞外。——《汉书·邓通传》。注:“境外也。”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宋·范仲淹《渔家傲》

  4. 又如:塞垣(边境地带);塞曲(边远地区的乐曲);塞氛(边境上的气氛。指敌方的威胁);塞关(边境上的关隘)

  5. 特指东北边境。如:塞外江南;塞北(北方的边土)

  6. 通“簺”。古代的一种赌博游戏

    问骰奚事,则博塞以游。——《庄子·骈拇》

    禁博塞。——《管子·四时》

〈动〉

  1. 构筑要塞

    南朝违约塞雁门,增塘水,治城隍,籍民兵,此何意也?——宋·苏轼《富郑公神道碑》

  2. 通“赛”。酬神

    举春祭,塞久祷。——《管子·禁藏》

    杀牛塞祷。——《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诏令太官给塞具。——《后汉书·曹节传》。李贤注:“塞,报祠也。字当为赛,通也。”

    冬塞祷词。——班固《汉书·郊祀志》

  3. 又如:塞具(祭祀用的器具)

  4. 另见sāi;sè

〈动〉

  1. 通“僿”。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刚而塞。——《书·皋陶谟》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郑《笺》云:塞,充实也。《说文》:僿,实也。

    志气塞乎天地。——《礼记·孔子闲居》

  2. 又如:闭耳塞听;阻塞

  3. 另见sāi;sài

〈动〉

  1. (会意兼形声。从土,塞(xià)声。塞同罅,空隙之义。本义:阻隔;堵住)

  2. 同本义

    塞,隔也。——《说文》

    四塞世告至。——《礼记·名堂位》。注:“四塞,谓夷服、镇服、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

    塞向墐户。——《诗·豳风》

    从者塞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列子·汤问》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塞耳(堵住耳朵);塞绝(堵塞断绝);塞噎(阻塞,哽噎);塞话(使人生气的话);塞狗洞(把银钱花在无用的地方);塞除(堵塞并消除);塞井夷灶(填井平灶。谓作好布阵的准备。亦表示决心战斗,义无反顾);塞井焚舍(填井烧屋,表示决心死战)

  4. 填塞;充满

    志气塞乎天地。——《孔子·闲居》注:“满也。”

    五味芬芳,以塞其口。——《荀子·富国》。注:“犹充也。”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红女白婆,填塞门户。——《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箱子不太满,再塞点东西;这房子里居然塞了八辆车

  6. 遏止,禁止

    善治者塞民以法。——《商君书·画策》

  7. 又如:塞默(犹沉默,不作声);塞嘿(塞默)

  8. 使满足。如:塞望(满足别人期望);塞职(称职);塞白(充数)

  9. 补救;抵偿

    将欲何施,以塞此名。——《汉书·于定国传》

  10. 又如:塞咎(抵补罪过)

  11. 答,回报。如:塞别(酬别);塞诘(回答问题)

  12. 安插,给某人安排一个岗位。如:他在办公室里又塞了一个人进来当探子

  13. 行贿。如:再塞他点钱,事情就能办成了

  14. 搪塞;应付

    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聊斋志异·促织》

  15. 又如:塞白(拼凑文字搪塞或应付考试)

〈名〉

  1. 塞子,堵住洞口、瓶口等的东西。如:瓶塞;木塞;活塞

〈形〉

  1. 困窘,时运不通

    孰云时与命,通塞皆自由。——韩愈《驽骥》

  2. 诚实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

  3. 另见sài;sè

文字详解



sāi
【动】
(会意兼形声。从土,塞(xià)声。塞同罅,空隙之义。本义:阻隔;堵住)
同本义〖stopup;blockup〗
塞,隔也。——《说文》
四塞世告至。——《礼记·名堂位》。注:“四塞,谓夷服、镇服、蕃服在四方为蔽塞者。”
塞向墐户。——《诗·豳风》
从者塞途。——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查看更多]

塞说文解字
塞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