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行书
>
崔瑗

崔瑗

崔瑗(78—143)字子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东汉学者、家。早孤,鋭志好学,师从贾逵,明天文历数,京房《易传》,年十八游京师,与马融、张衡相友善。仕途曾屡遭挫折,年四十始为郡吏。汉安帝初年,官至济北相。 他是汉代名家,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对于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云:“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绝望之意。”意谓其书势如“危峰阻日,弧松一枝”之奇险也。作品无考。著有《》。《草书势》是谈论草书技法的文章,用比喻的手法加以描述。文见《晋书列传第六·卫恒传》。



释文:
贤女委顿积日,治此,为忧悬。惟心,今已极佳,足下勿复忧念。有信来,数附书知闻,以解其忧。(参考清代严可均《全后汉文.卷四十五.崔瑗》)
吐字释义
拼音 tǔ,tù 注音 ㄊㄨˇ,ㄊㄨˋ,
笔划 6 五行
五笔 KFG

基本释义

〈动〉

  1. 呕吐。呕出胃内容物。如:吐下(呕吐下泻);吐逆(呕吐而气逆);吐红(吐血);吐眩(呕吐眩晕);吐骂(唾骂);吐药(促使呕吐的药物);吐壶(唾壶);恶心要吐

  2. 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如:如果把它们完整地吞下去的话,它们又会被吐出来

  3. 退还非法的或不义的收益。如:吐赃

  4. 另见tǔ

〈动〉

  1. (形声。从口,土声。本义:东西从口腔中涌出)

  2. 同本义

    吐,写也。——《说文》

    柔则茹之,刚则吐之。——《诗·大雅·烝民》

    然我一沫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

    血入乎牙,不肯吐口。——韩愈《元和圣德》

    机发吐丸。——《后汉书·张衡传》

    与风水相吞吐。——宋·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吐气纳元(道家的一种练功修身之法。吐、纳是我国古人的一种养生之术);吐信(吐舌头);吞吐(吞进和吐出);吐沫(吐出沫子);吐茹,吐哺(吐出嘴里食物)

  4. 口说,陈说。如:吐属;吐决(发表言论,断定事理);吐款(说出款曲。吐露真情);吐诚(说出真心话);吐肝露胆(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吐供(招供);吐言(说话);吐沥(倾诉)

  5. 显露,呈现。如:吐口(露口风);吐白(显露白色);吐絮(露出棉絮);吐端(呈现端应);吐绿(呈现翠绿色)

  6. 发出;散发。如:吐火(发出火光);吐曜;吐辉(发出光辉);吐焰(发出光焰);吐咬(吐音咬字);吐字;吐辞;吐音(发音);吐泄(发泄);吐绚(焕发光彩);吐发(焕发)

  7. 长出。如:吐穗;吐芽

  8. 抒发;抒写。如:吐文(写作。吐属);吐论(发议论);吐谈(谈吐)

  9. 由里向外伸。指舌头。如:吐舌头

  10. 使能够迅速硬化的粘液从口中出来形成丝、网、茧——用于蜘蛛或蚕。如:蚕吐丝

  11. 摆出,亮出。武术用语

    把布衫脱将下来,吐个架子。——《水浒传》

  12. 开放。如:吐葩(开花);吐花

  13. 出。如:吐奇(出奇谋);吐决(出谋决策);吐故纳新;吐懑(发泄内心的愤懑)

〈名〉

  1. 另见tù

文字详解



【动】
(形声。从口,土声。本义:东西从口腔中涌出)
同本义〖spit〗
吐,写也。——《说文》
柔则茹之,刚则吐之。——《诗·大雅·烝民》
然我一沫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
血入乎牙,不肯吐口。——韩愈《元和圣德》
机发吐丸。——《后汉书·张衡传》

[查看更多]

吐说文解字
吐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