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智永

智永

人物简介
智永,陈、隋间僧人,名法极,姓王,会稽人,善书法,尤工草书。为王羲之七世孙,王羲之第五子徽之之后。山阴(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僧,人称“永禅师”。常居永兴寺阁,临池学书。闭门习书三十年。初从萧子云学书法,后以先祖王羲之为宗,在永欣寺阁上潜心研习了30年。智永妙传家法,精力过人,隋唐间工书者鲜不临学。年百岁乃终。智果、辨才、虞世南均智永书法高足。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他学钟繇《宣示表》,“每用笔必曲折其笔,宛转回向,沉著收束,所谓当其下笔欲透纸背者”。他所写的《千字文》清何绍基说:“笔笔从空中来,从空中住,虽屋漏痕,犹不足以喻之”。我们细读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笔上藏头护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韵律的意趣。董、何之说可谓精确、具体、恰当。教育弟子
智永禅师晚年时,有天正在指导一位小沙弥练字,几位年轻书生慕名来寺谒求大师的墨宝,并请教写字秘诀。智永笑答,赠字不难,但秘诀实无,不过老衲可奉送诸位四字:“勤学苦练”,如能持之以恒,保你一生受用不尽。书生闻言,大失所望。智永禅师便耐心开导他们:俗话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即以老衲先祖羲之公和献之公为例,羲之公以东汉张芝“临
再字释义
拼音 zài 注音 ㄗㄞˋ,
笔划 6 五行
五笔 GMFD

基本释义

  1. [数]

  2. (会意。小篆:从一,冓(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3. 同本义

    再,一举而二也。——《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

    再刺再宥再赦。——《周礼·司刺》

    樊缨十有再就。——《周礼·巾车》

    酒肉之赐弗再拜。——《礼记·玉藻》

    过言不再。——《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再战而烧夷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敌枪再击。——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再则曰老大帝国。——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4. 又如:再录一堂(复审一次);再速(再请);再二(第二次,再次);再之(第二次,第三次);再眠(指蚕第二次蜕皮时的不食不动状态)

  5. 两次

    女工再税。——《盐铁论·本议》

    击赵者再。——宋·苏洵《六国论》

    日再食。——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再夺门。——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至再三。——清·方苞《狱中杂记》

〈副〉

  1. 事情或行为重复,继续

    她不敢再看一看那大庙。——叶紫《星》

  2. 又如:再试一次;拿来再商量;再议;再思(再度思考);再聘(再度婚娶);再阐(再度显扬)

  3. 重,重新

    勿复再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再火令药用。——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再眺山下。——《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寰再上疏。——《明史》

  4. 又如:再计(重新谋划);再审(重新审查)

  5. 更,更加——表示程度

    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茅盾《雷雨前》

  6. 又如:再高点儿;再多点儿

  7. 另,另外。如:再吃一点菜;再创新纪录;再行(另外进行某项活动)

  8. 与否定词配合使用,强调情况的普遍性

    进了门,找周嫂子,再找不着。——《红楼梦》

  9. 用于让步句,常同“也”、“都”配合使用,有“即使多么”、“不管怎样”的意思

    水再深脚也能过,山再高手也能攀。——《赶车传》

  10.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也”

    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你,你再不知道你怄的人难受。——《红楼梦》

  11. 表示两种行为或情状并举、并存、相当于“且…且”、“又…又”

    其词旨乃典乃文,再恳再切,实可警策未悟。——《全唐文纪事》

文字详解


zài
【数】
(会意。小篆:从一,冓(gòu)省。“冓”是“构”的初文,甲骨文字形,象两部分材木架起的样子。本义:第二次)
同本义〖anothertime〗
再,一举而二也。——《说文》。按,冓者,加也。对耦之词曰二,重叠词曰再。
再刺再宥再赦。——《周礼·司刺》
樊缨十有再就。——《周礼·巾车》
酒肉之赐弗再拜。——《礼记·玉藻》
过言不再。——《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

[查看更多]

再说文解字
再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