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王羲之

王羲之 魏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渡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兹字释义
拼音 zī,cí 注音 ㄗ,ㄘˊ,
笔划 9 五行
五笔 UXXU

基本释义

  1. ——“龟兹”(Qiūcí):古代西域的国名,唐代征服东突厥时曾在此设郡,旧址在今新疆库东县一带

  2. 另见zī

〈动〉

  1. (形声。据《说文》,从艸,滋省声。本义:草木茂盛)同本义

    兹,草木多益也。——《说文》

    五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素问·五藏生成论》

  2. 又如:兹兹(增加繁殖)

〈名〉

  1. 今兹美禾,来兹美麦。——《吕氏春秋》

  2. 草席

    蓐谓之兹。——《尔雅》。注:“兹者,蓐席也。”

    毛叔郑奉明水,卫康叔封布兹。——《史记》

  3. 现在;此时

    兹予大享于先生,尔祖其从与享之。——《书·盘庚上》

〈代〉

  1. 这个,此

    总兹戎重。——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挥手目兹去。——唐·李白《送友人》

    兹游快且愧矣。——《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而母立于兹。——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兹事体大(此事牵连甚广,关系重大)

  3. 这里

    文王既没,文在不兹乎?——《论语》

  4. 另见cí

〈副〉

  1. 通“滋”。益,愈加

    由由乎兹免。——《管子·小问》

    行地兹远。——《管子·小匡》

    赋敛兹重。——《汉书·五行志七》

文字详解



——“龟兹”(Qiūcí):古代西域的国名,唐代征服东突厥时曾在此设郡,旧址在今新疆库东县一带
另见zī




【动】
(形声。据《说文》,从艸,滋省声。本义:草木茂盛)同本义〖grow〗

[查看更多]

兹说文解字
兹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