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唐人

唐人

中国人的通称由来
唐代,是中国古代最繁荣强盛的一个朝代。从唐太宗贞观开始,拓土开边,威震中亚、西亚及南海诸国。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武功之盛,可想而知。到了唐玄宗开元之治,国威更加繁盛,远近各国都派人前来“访问”。从此,海外人对中国的一切便均以“唐”字加称,如称中国人为“唐人”,称中国的字为“唐字”,称中国为“唐山”等等,这种情形延续至今。外国人对中国人称为“唐人”的习惯一直未变
唐朝覆亡后,由于唐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影响,外国人对中国人称为“唐人”的习惯一直未变,从宋元直至明清都是如此。《明史·真腊传》中说:“唐人者,诸蕃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直到目前,老一辈的华侨仍喜欢自称“唐人”,称中国为“唐山”,至于华侨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这几乎举世皆知。日本在明代仍叫中国为唐土,人民为唐人作家唐人
人物简介
唐人,原名严庆澍(1919—1981),江苏苏州人。笔名另有阮朗、颜开、江杏雨、陶奔、洛风、高山客等。抗日战争初期,在南北各地参加抗日宣传工作,后入成都燕京大学半工半读于新闻系。1946年在上海加入《大公报》,任职业务部门
飘字释义
拼音 piāo 注音 ㄆㄧㄠ,
笔划 15 五行
五笔 SFIQ

基本释义

〈动〉

  1. 飘扬,飞扬

    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世说新语·容止》

    山河破碎风飘絮。——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 又如:飘姚(飘动的样子。即飘摇);飘瓦(飞起的瓦片);飘袖(衣袖随风飘扬。形容雪花飞舞的样子);飘旋(飞舞);飘逝(飞逝);飘翔(飞翔,高飞);飘登(飞升);飘絮(随风飞舞的柳絮);飘瞥(雪花飞舞的样子)

  3.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唐·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4. 又如:飘瓦(自屋顶落下的瓦片。比喻意外的灾祸);飘坠(飘零,落下);飘堕(飘失,坠落);飘殚(凋落);飘淋(流泻)

  5. 流离,浮荡

    飘零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6. 又如:飘兀(随波飘离);飘泊(随水飘流。比喻流离失所);飘流(比喻四处流浪);飘洒(流荡;浪荡);飘零书剑(形容古代文人游学四方,到处漂泊);飘寄(飘流寄寓。即飘泊);飘寓(飘泊旅寄);飘萍(随风飘荡的浮萍。比喻飘泊不定)

  7. 人多私铸。稍就薄小,乃至风飘水浮。——《北史·杨侃传》

  8. 又如:飘英(风吹拂着兵器上的饰物);飘翥(被风吹飞);飘飘(风吹的样子)

〈形〉

  1. 迅疾

    圣人则不可以飘矣。——《吕氏春秋·观表》

  2. 又如:飘迅(快速;短促);飘逸

  3. 洒脱。如:飘然出世(形容洒脱出俗的样子);飘举(形容才情风发超逸)

  4. 杳渺。如:飘渺;飘瓦虚舟(指虚浮之物);飘邈(形容声音清长悠远。同“飘渺”)

文字详解


飄、飃
piāo
【名】
(形声。从风,票声。本义:旋风;暴风)同本义〖whirlwind;strongwind;stormwind〗
飘,回风也。…盘旋而起。——《说文》
少阳所至为飘风。——《素问·六元正纪论》
回风为飘。——《尔雅》
其为飘风。——《诗·小雅·何人斯》
飘至风起。——《汉书·蒯通传》

[查看更多]

飘说文解字
飘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