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草书
>
董其昌

董其昌 明代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董其昌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遽字释义
拼音 注音 ㄐㄩˋ,
笔划 16 五行
五笔 HAEP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送信的快车或快马)

  2. 同本义

    遽,传也。——《说文》

    以待达穷者与遽令。——《周礼·大仆》

    掌邦国传遽之小事。——《周礼·行夫》。注:“若今时乘传骑驿而使者也。”

    且使遽告于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注:“传车。”

    士曰传遽之臣。——《礼记·玉藻》

  3. 又如:遽人(驿卒;传达命令的人);遽驿(传车和驿马);遽传(驿车和传舍);遽委(驿站车马和储存的粮食)

  4. 乡名。在今河北省元氏县附近

〈副〉

  1. 立刻;马上

    遽兴姜戎。——《左传·僖公三十二》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遽扑之。——《聊斋志异·促织》

    遽以不变名之。——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遽诺(马上承诺、答应);遽理(马上或很快处理);遽即(立即)

  3. 就,竟

    岂遽善游哉。——《吕氏春秋·察今》

    此何遽不能为福乎?——《淮南子·人间训》

    遽惊谢曰。——清·周容《芋老人传》

    遽躬蹈之。——清·袁枚《祭妹文》

〈形〉

  1. 惊慌

  2. 又如:遽惶(惶遽,惊慌);遽惕(惶恐戒惧);遽戚(敬畏的样子);遽容(恐惧的脸色)

  3. 十分贫困,窘迫

    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世说新语》

  4. 急忙,匆忙

    遽数之不能终其物。——《礼记·儒行》

    公惧,遽见之。——《国语·晋语》

    遽契其舟。——《吕氏春秋·察今》

    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5. 又如:遽别(急速分别);遽步(急步快走);遽忙(匆忙);遽几(急切期求);遽淹(迅速而逝)

  6. 快,迅速

    本乎疾者其势遽,故难得以晓也。——刘禹锡《天论》

文字详解



【名】
(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送信的快车或快马)
同本义〖postcarorhorse〗
遽,传也。——《说文》
以待达穷者与遽令。——《周礼·大仆》
掌邦国传遽之小事。——《周礼·行夫》。注:“若今时乘传骑驿而使者也。”
且使遽告于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注:“传车。”
士曰传遽之臣。——《礼记·玉藻》

[查看更多]

遽说文解字
遽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