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郑板桥

郑板桥 清代

郑板桥(1693年-1766年),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蹴字释义
拼音 注音 ㄘㄨˋ,
笔划 19 五行
五笔 KHYN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足,就声。本义:踩,踏)

  2. 同本义

    蹴,蹑也。——《说文》

    蹴,蹋也。以足逆蹋曰蹴。——《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3. 又如:蹴跑(践踏);蹴践(践踏);蹴踏(踩;踏)

  4. 踢。如:蹴踏(踢);蹴球(踢球);蹴鞠(踢球)

  5. 追逐。如:蹴讨(追迫讨伐);蹴击(跟踪追击)

  6. 另见jiu

  1. ——“圪蹴”(gējiu):方言,蹲

  2. 另见cù

文字详解




【动】
(形声。从足,就声。本义:踩,踏)
同本义〖tread〗
蹴,蹑也。——《说文》
蹴,蹋也。以足逆蹋曰蹴。——《一切经音义》引说文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孟子·告子上》
又如:蹴跑(践踏);蹴践(践踏);蹴踏(踩;踏)

[查看更多]

蹴说文解字
蹴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