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隶书
>
简牍

简牍

简牍
简牍图一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有关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作“检”。在检上写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叫作“署”---这是信封的起源。然后将两版合好捆扎,在打结的地方涂上粘土,盖上阴文印章,在粘土上出现凸起的字,这就是“封”,使用的粘土叫“封泥”。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笺是古代一种短小的简牍,是供读书者随时注释的,它系在相应的简以备参考之用。现在人们所说的笺注就是起源于此。从策、简、籍、簿、笺、札、检、椠等从竹、木字形上,都反映出简牍的制成材料。用于简牍的书写工具
用于简牍的书写工具有笔、墨、刀、削。简牍上的文字用笔墨书写,刀的主要用途是修改错误的文字,并非用于刻字。先秦简牍,多用古文、篆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行隶书,字体变圆为方,于是公文、信函多
赀字释义
拼音 注音 ㄗ,
笔划 10 五行
五笔 HXMU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贝,此声。本义:罚款。小罚改为钱财赎罪)

  2. 同本义

    赀,小罚以财自赎也。——《说文》

    不从令者赀一甲。——《睡虎地秦墓竹简》

  3. 汉代对未成年者征收人口税

    民不儋赀钱二十二。——《汉律》。按,七岁至十四岁不任傜役,出赀钱二十三,所谓头钱也。

  4. 又如:赀课(赋税)

  5. 计算物品的价格或数量

    隆又禁改之,所省复不赀。——《齐民要术》

  6. 又如:赀计(计量;计算);赀算(计算)

〈名〉

  1. 假借为“资”。财货

    赀,货也。——《广雅》

    赀,财也。——《苍颉篇》

    以赀为骑郎。——《史记·张释之冯唐传》

    龙闻言颇嘉其孝,常给赀以赡之,令之勤读。——《包公案》

    盖棺之日,囊无余赀。——《明史》

  2. 又如:捐赀(捐助资财);赀郎(汉代富家弟子因家财多得拜为郎);赀财(钱财);赀产(财产)

  3. 价,价格

    布织财物,皆立其赀。——《管子》

  4. 匈奴对奴婢的称呼

    匈奴名奴婢为赀。——《三国志》注引《魏略》

  5. 又如:赀虏(古时对匈奴的蔑称)

文字详解




【动】
(形声。从贝,此声。本义:罚款。小罚改为钱财赎罪)
同本义〖impose〗
赀,小罚以财自赎也。——《说文》
不从令者赀一甲。——《睡虎地秦墓竹简》
汉代对未成年者征收人口税〖imposepolltax〗
民不儋赀钱二十二。——《汉律》。按,七岁至十四岁不任傜役,出赀钱二十三,所谓头钱也。

[查看更多]

赀说文解字
赀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