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伊秉绶

伊秉绶

人物简介
嘉庆七年(1802 ),伊秉绶54 岁时,因父病死,去官奉棺回乡,扬州数万市民泣泪送伊秉绶像别。伊秉绶于1815 年去世,逝年62岁。之后扬州人为仰慕其遗德,在当地“三贤祠”(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三人之祠)中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人物生平
在江苏扬州有一座“四贤祠”,供奉欧阳修、苏轼、王士祯及福建宁化的伊秉绶。
伊秉绶(1754-1816年),字组似,号墨卿,晚年又号默庵。乾隆十九年(1754年),伊秉绶出生于宁化城关一家书香官宦人家。其父伊朝栋是乾隆三十四年的进士,历官刑部郎中、光禄寺卿,精研程朱之学,著有《南窗丛记》、《赐研斋集》等书传世。
伊秉绶自幼聪敏好学,秉承家学渊源,16岁进宁化县学,26岁中乡试。后又受业于名儒阴承方,攻宋儒理学,并且潜心研习李榕村、蔡梁山及雷翠庭等名儒理论。史称伊秉绶“通程朱理学,幼秉庭训,从师阴承方,讲求立心行己之学。”乾隆四十九年,伊秉绶赴京应考,举中正榜,留居北京,为大学士朱珪、纪晓岚所赏识与器重;又拜当时最负盛名的书法家刘墉为师学书法。乾隆五十四年,伊秉绶参加会试,中进士,授刑部额外主事,补浙江司员外郎。乾隆五十七年,他
读字释义
拼音 dú,dòu 注音 ㄉㄨˊ,ㄉㄡˋ,
笔划 10 五行
五笔 YFND

基本释义

〈名〉

  1. 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今以逗号标志。也作“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唐·韩愈《师说》

    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其可闵笑也,不可胜记也。——晋·何休《春秋公羊注疏序》

  2. 另见dú

〈动〉

  1. (形声。从言,卖声。本义:读书)

  2. 籀书,抽释理解书的意义

    读,诵书也。——《说文》

    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公羊传·定公元年》

    读其书。——《孟子》

    相随观读,讽述以谈。——《论衡·谈天》

  3. 又如:读法(诵读法令);读祝(祭祀时宣读祈祷文);读鞫(审判时,宣读起诉理由)

  4. 阅读

    好读书,不求甚解。——晋·陶潜《五柳先生传》

    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楚人贫居,读《淮南方》。——邯郸淳《笑林》

  5. 又如:读报;默读(不出声地读书);朗读;读律(学习法律);读画(用心鉴赏绘画的意境,风格);读过(读毕);读杂志;审读(审查阅读)

  6. 读,说也。——《广雅·释诂二》

    号而读之也。——《庄子·则阳》

  7. 上学。如:读大学;走读;半工半读

〈名〉

  1. 文体名。属于题跋一类。用以记心得于书后,以备遗忘

    题读始于唐,跋书起于宋。——徐师曾《文体明辨》

  2. 另见dòu

文字详解



dòu
【名】
语句中的停顿。古代诵读文章,分句和读,极短的停顿叫读,稍长的停顿叫句,今以逗号标志。也作“逗”〖pausesinreadingalou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唐·韩愈《师说》
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其可闵笑也,不可胜记也。——晋·何休《春秋公羊注疏序》
另见dú


[查看更多]

读说文解字
读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