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行书
>
米芾

米芾 宋代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米芾谓‘草书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此乃割地为牢,自欺欺人。元章草书之所以未见新意,正在不能突破古人藩篱也”。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诵字释义
拼音 sòng 注音 ㄙㄨㄥˋ,
笔划 9 五行
五笔 YCEH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言,甬(yǒng)声。本义:背诵、朗读)

  2. 同本义

    诵,讽也。——《说文》。徐锴曰:“临文为诵。”

    兴道讽诵言语。——《周礼·大司乐》。注:“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春诵夏弦。——《礼记·文王世子》

    宴居有师工之诵。——《国语·楚语》

    子路终身诵之。——《论语·子罕》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真诚之劳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熟读成诵;过目成诵;背诵;诵经;记诵(默记和背诵);诵笃笃(叽叽咕咕,嘟嘟噜噜);诵咏(诵读吟咏);诵诗(诵读《诗经》);诵说(诵读解说);诵数(诵读熟习经书);诵谏(诵读诗歌以作为劝戒);诵忆(背诵并记住);诵号(高声诵经)

  4. 述说,发表详细内容

    聊为足下诵其所闻。——唐·韩佥《答陈生书》

    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惟孔距心,为王诵之。——《孟子·公孙丑下》

  5. 通“颂”。颂扬

    本原事业,只诵功德。——秦《泰山刻石》

    使百姓歌诵,史官纪德。——《后汉书·何敞传》

    垂流亿载,世世叹诵。——汉《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

  6. 又如:诵德(颂功。颂扬功德);诵法(称颂效法);诵烈(颂扬功业)

  7. 通“讼”。公开

    平阳侯驰语太尉周勃,勃尚恐不胜,赤敢诵言诛之。——《汉书·高后纪》

  8. 又如:诵言(公然言说)

  9. 以婉言、隐语讽谏。如:诵言(讽劝自己的言语);诵训(古代掌管百工的工师所讽诵的谏言)

〈名〉

  1. 诗篇

    吉甫作诵,穆如清风。——《诗·大雅·烝民》

文字详解



sòng
【动】
(形声。从言,甬(yǒng)声。本义:背诵、朗读)
同本义〖recite;readaloud〗
诵,讽也。——《说文》。徐锴曰:“临文为诵。”
兴道讽诵言语。——《周礼·大司乐》。注:“背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
春诵夏弦。——《礼记·文王世子》
宴居有师工之诵。——《国语·楚语》

[查看更多]

诵说文解字
诵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