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吴余庆

吴余庆

吴余庆(1385-1462),明朝书法家。字彦积,号斯白,棠阴人。 明永乐六年(1408年),吴余庆以文声被推荐赴京入阁院,编写《性理大全》等书。书成,除中书舍人,授徵仕郎,后改任右春坊,旋任右通政参议,再擢升右通政。当时正值奸党王振当权,吴余庆是非分明,不畏权贵,气节可佳,屡次受到皇上的褒扬。他从政40余年,从不踏权贵门,始终清政廉明,告第回归故里时,随带的只有皇帝赐给他一些书籍而已。 吴余庆善长诗文,著作有《斯白集》、《流芳集》传世。尤其精于书法,楷、草、篆、隶,均有造诣。朝廷凡金银宝册、铁券浩敕、御制诗文,均敕令余庆手书。他的书法被书家评价为“楷如美女簪花,草如瑞云飞空,流水赴壑。”时称四大书法家之一,其家乡棠阴“承恩坊”三字,据传是他的真迹。
语字释义
拼音 yǔ,yù 注音 ㄩˇ,ㄩˋ,
笔划 9 五行
五笔 YGKG

基本释义

〈动〉

  1. 告诉,使知道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以语人

  3. 另见yǔ

〈动〉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名〉

  1. 说的话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yù

文字详解




【动】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同本义〖discuss;talkabout;comment;argue;debate〗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查看更多]

语说文解字
语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