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字汇

字汇

释义
词目:字汇
拼音:zìhuì
基本解释
1. [glossary;wordbook;lexicon]∶ 字典一类的工具书
2. [vocabulary;words;terms]∶词汇;词语
详细解释
1. 字典一类的工具书。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古无类书,无字书,又无字汇,故《三都》、《两京》赋,言木则若干,言鸟则若干,必待搜辑羣书,广采风土,然后成立。” 明 梅膺祚 撰《字汇》,收三万三千馀字。
2. 词汇;词语。
鲁迅 《准风月谈·答“兼示”》:“ 施先生 对于青年之文法拙直、字汇少,和我的《感旧》,不就是不肯‘存而不论’么?” 邹韬奋 《经历》十:“例如作文,每出一个题目,必先顾到学生们所已吸收的知识和所能运用的字汇。”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节:“我们从货币与物品的两个字汇可以窥察古代商业的原始状态。”概述
字书。14卷。中国明代梅膺祚编。膺祚字诞生,宣城(今属安徽)人。此书依据楷体,将《说文解字》部首简化为 214部。按子、丑等地支分为12集。部首和各部中字,又按笔画多少顺序排列
訓字释义
拼音 xùn 注音 ㄒㄩㄣˋ,
笔划 10
五笔 YKH

基本释义


xùn
见“训”。

笔画数:10;
部首:言;
笔顺编号:4111251322

文字详解


[查看更多]

訓说文解字

訓【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𧥥馴《唐韻》《集韻》《韻會》許運切《正韻》吁運切,𠀤薰去聲。《說文》說敎也。《徐曰》訓者,順其意以訓之也。《正韻》誨也。《字彙》導也。《書·伊訓》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于王。《傳》作訓以敎導太甲。《詩·大雅》四方其訓之。《正義》訓是敎誨之別名。《禮·曲禮》敎訓正俗。《疏》謂訓說義理。

《正字通》古言可爲法也。《書·說命》學于古訓。《詩·大雅》古訓是式。《傳》古,故也。訓,道也。《傳》古訓,先王之遺典也。《左傳·文六年》告之訓典。《註》訓典,先王之書。

《玉篇》誡也。《魏書·高允傳》臣被敕論集往世酒之敗德以爲《酒訓》。

《廣韻》男曰敎,女曰訓。

《博雅》順也。《書·康誥》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傳》上天用順文武之道,而付之以天下之大也。《後漢·方術傳》下使五品咸訓于嘉時。《註》訓,順也。

詁訓,註解之別名。《爾雅·郭璞序》《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疏》訓,道也。道物之貌以吿人也。《前漢·揚雄傳》不爲章句訓詁。《師古註》訓者,釋所言之理也。《字彙》如某字釋作某義,順其義以訓之也。

官名。《周禮·夏官》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

鳥名。《唐書·五行志》鵂鶹,一名訓狐。

獸名。《神異經》檮杌,西方荒中獸。一名難訓。

州名。《唐書·地理志》江南道有訓州。

姓。明宣德中有敎授訓濬。

《五音集韻》詳遵切,音旬。道也。《周禮·地官》土訓,鄭司農讀。

叶文韻。《晉書·衞恆傳》大晉開元,弘道敷訓。天垂其象,地耀其文。

訓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