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董其昌

董其昌 明代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董其昌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 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 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褰字释义
拼音 qiān 注音 ㄑㄧㄢ,
笔划 16 五行
五笔 PFJE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从衣,寒省声。本义:套裤)同本义

    褰,绔也。——《说文》

    征褰与襦。——《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振养矜寡,衣之褰襦。——王安石《潭州新学并序》

〈动〉

  1. 撩起

    褰,褰衣。——《广韵》

    暑无褰裳。——《礼记·曲礼上》

    与其有事,则褰裳濡足,冠挂不顾。——《后汉书·崔骃传》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诗·郑风·褰裳》

    揽辔褰帷。——清·周容《芋老人传》

  2. 又如:褰裳避之(提衣躲避,比喻不愿接近某些人或事,远避之);褰衣(提起衣服,揭起衣裳);褰裳(提起衣裳)

  3. 散开

    自非烟褰雨霁,不辨此远山矣。——《水经注》

文字详解


qiān
【名】
(形声。从衣,寒省声。本义:套裤)同本义〖leggings〗
褰,绔也。——《说文》
征褰与襦。——《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振养矜寡,衣之褰襦。——王安石《潭州新学并序》


qiān

[查看更多]

褰说文解字
褰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