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橘逸势

橘逸势

左大臣橘诸兄的曾孙。如前所述,在延历二十二年(804)曾与空海、最澄一起渡海入唐留学。在平安三笔之中,他的官位最低,能侪身于其中,与空海、嵯峨天皇相比肩,可见他的书道造诣不同凡响。他在唐留学期间,潜心研究李北海和柳宗元的学问,其深厚的汉学修养和风流倜傥的性格,与唐代文人雅士毫无二致。非凡的才能令唐人惊叹,被亲切地称为"橘秀才"。
日本平城天皇大同元年(806)八月,橘逸势又与空海一道搭乘遣唐使判官高阶远成的船返回日本。归国后,他不像空海和最澄那样活跃和得到天皇的重用,等待他的是由其性格所带来的悲剧。《续日本后记》对他性格的评价是:"放诞,不拘细节。"承和七年(840)他被任命为但马权守之职。三年后,因"承和之变"而卷入了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展开的政治斗争的漩涡,遂以谋反罪流放到伊豆半岛。八月十三日,在遣送的途中,病人膏肓的他带着莫须有的罪名和怀才不遇的遗憾,病死在远江国的板筑客栈里。据说他的女儿在他流配伊始,便日夜兼程地跟随其后。父亲死后,她削发为尼,在墓地前建庵守尸。或许女儿妙沙尼的孝心感动了上苍,嘉祥三年(850)得以归
补字释义
拼音 注音 ㄅㄨˇ,
笔划 7 五行
五笔 PUHY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2. 同本义

    补,完衣也。——《说文》

    田赞衣补衣。——《吕氏春秋·顺说》

    补褐防寒岁。——唐·白居易《村居卧病》

  3. 又如:补衣;补袜;补衬(打补丁,衬里子);补衣(打过补丁的衣服)

  4. 修补;整修破旧的东西

    牵萝补茅屋。——唐·杜甫《佳人》

  5. 又如:修桥补路;补天济世(修补天道,救济世人);补天(传说古代之时,苍天西北角有破缺之处,于是女娲氏炼石以补苍天,使无缺损;比喻挽回时运)

  6. 补充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赵策》

  7. 又如:填补(补足空缺或缺欠);弥补(把不足的部分填足)

  8. 弥补

    维仲山甫补之。——《诗·大雅·烝民》

    必能裨补阙漏。——诸葛亮《出师表》

    稀豁之处,锄而补之。——《齐民要术·种谷》

  9. 又如:补刖(弥补被刖的脚跟。比喻矫正缺失,使归真返朴);补拙(弥补愚钝);补苴(弥补缺漏)

  10. 济助

    收孤寡,补贫穷。——《荀子·王制》

  11. 又如:补益(裨补助益);补报(增补);补裨(增益补阙)

  12. 补养;滋补

    静然可以补病。——《庄子·外物》

  13. 又如:补理(滋补调理);补导(采补和导引。道家的养生术)

  14. 官有缺位,选员补充。如:补外(京官调外地就职);补官(补授官职)

〈名〉

  1. 补子。如:补服;补褂朝珠(补褂清朝官员的正式朝服,青色外褂;上绣方形图案,文官绣鸟,武官绣兽。朝珠,每圈108颗,文官五品以上才准用)

  2. 补品,促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品。如:大补

  3. 春秋时地名。在今河南省汜水县境

文字详解




【动】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同本义〖mend;patch〗
补,完衣也。——《说文》
田赞衣补衣。——《吕氏春秋·顺说》
补褐防寒岁。——唐·白居易《村居卧病》
又如:补衣;补袜;补衬(打补丁,衬里子);补衣(打过补丁的衣服)

[查看更多]

补说文解字
补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