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张裕钊

张裕钊

人物简介
张裕钊生于鄂州市梁子湖畔东沟镇龙塘村张家湾的一书香世家。自幼天资颖异,青少年张裕钊像时期悉力研读唐宋古文辞和历史等经世之学。尤其对宋代古文家曾巩的《南丰集》揣摩精熟,颇有心得。这就使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坚实的治学基础,也培养了他后来自辟蹊径,突破藩篱的书学独创精神。
道光18年(1838),张裕钊时年16岁,应县试考取秀才。道光26年(1846),于湖北乡试中举。道光30年(1850),张入京会试落第,后参加考选国子监学正。既而中选,官授内阁中书。这次考选的主试官为曾国藩,因张文似曾子固而奇之。张氏后趋游于曾门,与黎庶昌、薜福成、吴汝纶等被人合称为“曾门四学士”。张裕钊在京供职两年,官职不显。目睹官场腐败,但以书文自娱,后弃官南归。1852年,张裕钊受聘主讲于武昌勺庭书院落。1854年,曾国藩进兵湖北,闻裕钊在鄂,遂召入戎幕参办文案。此后相从十余年,同僚各有升达,唯张氏“独以治文为事”,并不热心于政治,故始终未得一官兰职。最后终于绝意仕途,转而致力于教育、文学和书法的研究。自1871年起,张氏先后主讲于江宁(今南京)凤池书院,保定莲池书院,武昌江汉书院,襄阳鹿门书院。直
补字释义
拼音 注音 ㄅㄨˇ,
笔划 7 五行
五笔 PUHY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2. 同本义

    补,完衣也。——《说文》

    田赞衣补衣。——《吕氏春秋·顺说》

    补褐防寒岁。——唐·白居易《村居卧病》

  3. 又如:补衣;补袜;补衬(打补丁,衬里子);补衣(打过补丁的衣服)

  4. 修补;整修破旧的东西

    牵萝补茅屋。——唐·杜甫《佳人》

  5. 又如:修桥补路;补天济世(修补天道,救济世人);补天(传说古代之时,苍天西北角有破缺之处,于是女娲氏炼石以补苍天,使无缺损;比喻挽回时运)

  6. 补充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战国策·赵策》

  7. 又如:填补(补足空缺或缺欠);弥补(把不足的部分填足)

  8. 弥补

    维仲山甫补之。——《诗·大雅·烝民》

    必能裨补阙漏。——诸葛亮《出师表》

    稀豁之处,锄而补之。——《齐民要术·种谷》

  9. 又如:补刖(弥补被刖的脚跟。比喻矫正缺失,使归真返朴);补拙(弥补愚钝);补苴(弥补缺漏)

  10. 济助

    收孤寡,补贫穷。——《荀子·王制》

  11. 又如:补益(裨补助益);补报(增补);补裨(增益补阙)

  12. 补养;滋补

    静然可以补病。——《庄子·外物》

  13. 又如:补理(滋补调理);补导(采补和导引。道家的养生术)

  14. 官有缺位,选员补充。如:补外(京官调外地就职);补官(补授官职)

〈名〉

  1. 补子。如:补服;补褂朝珠(补褂清朝官员的正式朝服,青色外褂;上绣方形图案,文官绣鸟,武官绣兽。朝珠,每圈108颗,文官五品以上才准用)

  2. 补品,促进身体健康的营养品。如:大补

  3. 春秋时地名。在今河南省汜水县境

文字详解




【动】
(形声。从衣,甫声。本义:补衣服)
同本义〖mend;patch〗
补,完衣也。——《说文》
田赞衣补衣。——《吕氏春秋·顺说》
补褐防寒岁。——唐·白居易《村居卧病》
又如:补衣;补袜;补衬(打补丁,衬里子);补衣(打过补丁的衣服)

[查看更多]

补说文解字
补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