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米芾

米芾 宋代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祖籍山西。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米芾谓‘草书不入晋人格,徒成下品’,此乃割地为牢,自欺欺人。元章草书之所以未见新意,正在不能突破古人藩篱也”。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衢字释义
拼音 注音 ㄑㄩˋ,
笔划 24 五行
五笔 THHH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从行,瞿声。行,本义是道路。本义:四通八达的道路)

  2. 同本义

    衢,四达谓之衢。——《说文》

    必于四面之衢。——《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何天之衢。——《易·大畜》

    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三国志》裴松之注

    填街盈衢。——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

    街衢相经。——张衡《西京赋》

  3. 又如:大衢;长衢;通衢(四通八达的道路);衢逵(道路);衢处(处于四通八达之地);衢国(地处要冲的国家)

  4. 树枝交错、分岔

    宣山,其上有桑焉,大五十尺,其枝四衢。——《山海经》

  5. 引申指途径

    上好羞则民暗饰矣,上好富则民死利矣。二者,乱之衢也。——《荀子》

  6. 泛指道路。如:衢术;衢逵;衢路

  7. 分岔的道路

  8. 街道。如:衢市(街市);衢宇(街道屋宇);衢陌;衢巷(街巷);衢弄(衢巷,街巷);衢灯(街灯);衢闾(街道里巷)

  9. 市。如:衢关(关市);衢塞(市廛关塞);衢民(市民)

  10. 地名。在浙江省西部。唐置衢州,因境内有三衢山。民国改衢县。今为衢州

〈形〉

  1. 歧,岔

    行衢道者不至。——《荀子·劝学》

    千乘衢处壤削太半。——《管子·国蓄》

  2. 又如:衢涂;衢道(歧路,岔路);衢路(歧路;岔道)

文字详解



【名】
(形声。从行,瞿声。行,本义是道路。本义:四通八达的道路)
同本义〖thoroughfare〗
衢,四达谓之衢。——《说文》
必于四面之衢。——《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
何天之衢。——《易·大畜》
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三国志》裴松之注
填街盈衢。——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

[查看更多]

衢说文解字
衢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