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翁同和

翁同和

简介
错误写法:“翁同和”、“翁同稣”
翁同龢(1830~1904),江苏常熟(今苏州常熟)人。沙孟海先生在《近三百年翁同龢半身照的书学》一文中指出:“他出世最晚,所以能够兼收众长—特别是钱沣的方法—有时还掺入些北碑的体势。把颜字和北碑打通了。这是翁同龢的特色。”著有《瓶庐之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等。传世书迹较多。《节临华山碑扇面》,书于光绪二十三年(1896)。纸本墨迹,隶书3行,共8字,题款10行,共46字。他的书法以楷书和行书最为擅长。在清代书坛占有重要地位,评价甚高。此幅扇面,由隶、行、楷三种书体组成。跋语和题款,字虽小,而所占篇幅强半,整体布局,既疏朗而又谨严,甚为得体。扇面正文为隶书8字,看出其隶书功力深厚。结体用笔,恪守古法。跋语行书,8行37字,写得老健、厚重,书卷气甚浓。题款为楷书,很有北碑味道。徐珂《清稗类钞》说:“晚年造诣实远出覃溪,南园之上,论国朝书家刘石庵外,当无其匹,非过论也。”生平出生
道光十年四月二十七日(1830年5月19日),翁同龢出生在北京城内石驸马大街罗圈胡同寓所。四岁翁同龢时随祖母张太夫人及母亲许氏由京师回到故乡常熟。翁同龢自幼禀性好
行字释义
拼音 háng,hàng,héng,xíng 注音 ㄏㄤˊ,ㄒㄧㄥˊ,
笔划 6 五行
五笔 TFHH

基本释义

〈形〉

  1. 刚强

    行,行行,刚强的样子。——《集韵》

  2. 另见háng;héng;xíng

〈名〉

  1. (象形。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行,道也。——《说文》

    行有死人。——《诗·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诗·豳风·七月》

  3. 又如:行苇(路旁芦苇);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4.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诗·大雅·常武》

    凌余阵兮躐余行。——《楚辞·九歌·国殇》

    奉读书,五行并下。——《后汉书·应奉传》

  5. 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郑伯使卒出貑,行出犬鸡。——《左传·隐公十一年》

  6. 队伍,军队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史记·陈涉世家》

    必能使行阵和睦。——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行阵(军队行列);行阵和睦(指军队协调团结);行首(军队的行列);行阵(行伍。旧指军队)

  8. 行业。原指工商业中的类别,后亦泛指职业

    皆次当行。——《史记·陈涉世家》

  9. 又如:干装修水管这一行;你干哪一行?;行计(行业);行户(行业,妓院;商户)

  10. 营业机构;商行。如:行铺(商行店铺);行货(货物;特指坏货,劣货;隐语指男性生殖器);行户(宋以后称加入商行的商户)

  11. 排行。如:你行几,我行二;行第(排行的次序)

  12. 辈分

    丈人行也。——《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行次

  14. 引申表示多数。如:和尚行;僧尼行

〈动〉

  1. 连续贯穿

    以次贯行,固执无违。——《汉书》

  2. 用长的针脚将棉衣等活计连缀起来为行。也作“绗”。如:行棉袄;行棉被

〈代〉

  1. 这里——表示处所

    这小贱人不来我行回话。——《西厢记》

  2. 那里——表示处所

    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周邦彦《风流子》

  3. 另见hàng;héng;xíng

文字详解


háng
【名】
(象形。本义:道路)
同本义〖road〗
行,道也。——《说文》
行有死人。——《诗·小雅·小弁》
遵彼微行。——《诗·豳风·七月》
又如:行苇(路旁芦苇);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line;row〗

[查看更多]

行说文解字

行【申集下】【行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𠀤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𨻰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𡨥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𨻰。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行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