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王羲之

王羲之 魏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南渡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李志敏评价:“王羲之的书法既表现以老庄哲学为基础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基础的冲和。”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虏字释义
拼音 注音 ㄌㄨˇ,
笔划 8 五行
五笔 HALV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力,从毌(guàn),虍(hū)声。“毌”即“贯”字,是穿钱用的绳索。这里表示用绳索拘捕的意思。本义:俘获)

  2. 同本义

    虏,获也。——《说文》

    献民虏者操右袂。——《礼记·曲礼》。注:“军所获也。”

    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虏楚将屈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虏赵王。——《战国策·燕策》

  3. 亦指虏掠、抄掠

    珠柙离丘体,珍宝见剽虏。——张载《七哀》

    匈奴虏略千余人及畜产而去。——《史记·韩长孺列传》

  4. 又如:虏掠(虏获掠夺);虏夺(虏掠抢夺);虏暴(残害暴虐他人,一如奴隶);虏略(虏获掠夺)

〈名〉

  1. 俘虏

    乘奔逐北,斩首捕虏十余万。——《盐铁论·诛秦》

    吾属今为之虏矣!——《史记·项羽本纪》

    为降虏手蛮夷。——《汉书·李广苏建传》

    为奔亡之虏。——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乞为囚虏。——宋·苏轼《教战守》

  2. 又如:虏囚(俘虏);虏役(奴役);虏伏(如俘虏一样降服)

  3. 奴仆

    虽臣虏之劳不苦于此矣。——《韩非子·五蠹》

  4. 又如:虏役(奴仆);虏使(役使之如奴隶)

  5. 指敌人;叛逆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 又如:虏尘(指敌寇或叛乱者的侵扰)

  7. 古时对北方外族或南方人对北方人的蔑称

    诟虏帅失信。——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奉西北之虏。——宋·苏轼《教战守》

  8. 又如:虏人(胡人);虏民(胡族的人民);虏廷(胡虏的朝廷);虏使(胡虏的使臣)

文字详解




【动】
(形声。从力,从毌(guàn),虍(hū)声。“毌”即“贯”字,是穿钱用的绳索。这里表示用绳索拘捕的意思。本义:俘获)
同本义〖takeprisoner;capture〗
虏,获也。——《说文》
献民虏者操右袂。——《礼记·曲礼》。注:“军所获也。”
且为所虏。——《史记·项羽本纪》
虏楚将屈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查看更多]

虏说文解字
虏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