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姜尧章

姜尧章

姜夔所居邻于吴兴(今浙江湖州) 苕溪之白石洞天,潘柽因称之为白石道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终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夔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早有文名,且交友多为名人,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来。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 姜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巧之痕,诗风清炒秀远,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等。所著《诗说》颇有独到见解。 生平详见夏承焘《姜白石编年笺校》等。 作品 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和琴曲《古怨》。 代表作《暗香》、《疏影》,借咏叹梅花,感伤身世,抒发郁郁不平之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党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其《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工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 他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如《永遇乐》(云隔迷楼)、《汉宫春》(云日归欤)等,呈现出豪放风格。 《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的宋词乐谱资料。 贡献 姜夔应当是江湖诗风的奠基人之一,《江湖集》收其诗。所作《诗说》多精至之论,严羽以前,无以为过。他有意为词,将词的音律、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纳入一定的法度之中,将原来并无必然联系的清空、骚雅联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
臼字释义
拼音 jiù 注音 ㄐㄧㄡˋ,
笔划 6 五行
五笔 VTHG

基本释义

〈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舂米器具形,中间的四点表示有米。本义: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

  2. 同本义

    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说文》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易·系辞下》

    择满臼,舂之而不碎。——贾思勰《齐民要术》

  3. 又如:臼杵(臼与杵);臼塘(凿成船形的木臼,别称臼塘);臼中无釜(比喻妻子亡故)

  4. 又指用以形容臼状物。如:药臼;石臼;捣臼

〈动〉

  1. 用臼舂米

    织纺井臼。(臼,用如动词:舂米。)——清·周容《芋老人传》

〈形〉

  1. 形如臼的。如臼齿;臼头深目(形容相貌极丑);臼科(臼形的坑)

  2. 岸外而臼中。(臼中,中间凹陷。)——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文字详解


jiù
【名】
(象形。小篆字形,象舂米器具形,中间的四点表示有米。本义:中部下凹的舂米器具)
同本义〖mortar〗
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说文》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易·系辞下》
择满臼,舂之而不碎。——贾思勰《齐民要术》
又如:臼杵(臼与杵);臼塘(凿成船形的木臼,别称臼塘);臼中无釜(比喻妻子亡故)
又指用以形容臼状物〖articleresemblingamortar〗。如:药臼;石臼;捣臼

[查看更多]

臼说文解字
臼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