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楷书
>
张裕钊

张裕钊

人物简介
张裕钊生于鄂州市梁子湖畔东沟镇龙塘村张家湾的一书香世家。自幼天资颖异,青少年张裕钊像时期悉力研读唐宋古文辞和历史等经世之学。尤其对宋代古文家曾巩的《南丰集》揣摩精熟,颇有心得。这就使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坚实的治学基础,也培养了他后来自辟蹊径,突破藩篱的书学独创精神。
道光18年(1838),张裕钊时年16岁,应县试考取秀才。道光26年(1846),于湖北乡试中举。道光30年(1850),张入京会试落第,后参加考选国子监学正。既而中选,官授内阁中书。这次考选的主试官为曾国藩,因张文似曾子固而奇之。张氏后趋游于曾门,与黎庶昌、薜福成、吴汝纶等被人合称为“曾门四学士”。张裕钊在京供职两年,官职不显。目睹官场腐败,但以书文自娱,后弃官南归。1852年,张裕钊受聘主讲于武昌勺庭书院落。1854年,曾国藩进兵湖北,闻裕钊在鄂,遂召入戎幕参办文案。此后相从十余年,同僚各有升达,唯张氏“独以治文为事”,并不热心于政治,故始终未得一官兰职。最后终于绝意仕途,转而致力于教育、文学和书法的研究。自1871年起,张氏先后主讲于江宁(今南京)凤池书院,保定莲池书院,武昌江汉书院,襄阳鹿门书院。直
臂字释义
拼音 bì,bei 注音 ㄅㄧˋ,˙ㄅㄟ,
笔划 17 五行
五笔 NKUE

基本释义

  1. ——见“胳臂”(gēbei)

  2. 另见bì

〈名〉

  1. (形声。从肉,辟声。本义:胳膊)

  2. 胳臂

    臂,手上也。——《说文》

    肱谓之臂。——《广雅·释亲》

    肩臂。——《仪礼·少牢礼》。注:“肱骨。”

    奋袖出臂。——《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臂缚(古时缚在两臂以抵御兵刃的铠甲。也称“臂手”);臂纱(缠手臂的纱布)

  4. 动物的前肢

    滑水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山海经·北山经》。注:“前脚也。”

    以汝为虫臂乎?——《庄子·大宗师》

  5. 又如:长臂猿;螳臂当车;臂臑(牲畜前体的中下部)

  6. 器械伸长部分,似人之有臂,如弓把、弩柄、梯帮等。如:悬臂,弩臂;支持墙架的金属臂

  7. 一个较大地区的狭长地带。如:银河的旋臂

〈动〉

  1. 放在胳膊上。如:臂鹰(使鹰停在手臂上。即架鹰。引申为打猎)

  2. 另见bei

文字详解


bei
——见“胳臂”(gēbei)
另见bì



【名】
(形声。从肉,辟声。本义:胳膊)
胳臂〖arm〗

[查看更多]

臂说文解字
臂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