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陈奕禧

陈奕禧

陈奕禧(1648-1709),字六谦,又字子文,号香泉,晚号葑叟。盐官人,贡生。出身名门,自幼即爱作诗学书,其诗曾得当时著名诗人王士祯赞许。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官户部郎中,康熙帝赞赏其书法,召入值南书房。后出任贵州石阡知府,江西南安知府,修学宫、纂府志、兴文教,卒于任内。 陈奕禧与汪士宏、何焯、姜宸英等被称为清初四大家。书法取法晋人,精勤钻研,小楷精稳,大字沉著浑融,“翰墨妙当代”,号称“香泉体”,远近争求其作品,日本国天皇也出重金收购。所书《梦墨楼法帖》、《予宁堂法帖》,流传甚广。雍正年间(1723-1735)曾将《梦墨楼法帖》抚勒上石,贮于内府。他还是位金石收藏家,集有大量秦、汉、唐、宋金石,逐一辨证题跋,辑为《隐绿轩题跋》。又曾仿《文选》体例编《文海》,搜集历代诗文刊刻行世。此外,尚著有《金石遗文录》10卷、《春霭堂集》8卷、《皋兰载笔》2卷、《封叟题跋》l卷、《小名补录》1卷、《益州于役记》4卷、《北解杂述》1卷、《北行日记》1 卷、《晋阳行记》1卷、《云中纪行》1卷、《陈子日记》1卷、《奇花异木记》1卷、《含香新牍》1卷、《秋雨斋集》1卷、《虞州集》10卷、续2卷、《笑门集》1卷、《绿荫亭集》1卷等。
脸字释义
拼音 liǎn 注音 ㄌㄧㄢˇ,
笔划 11
五笔 EWGI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2. 同本义

    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吴均《小垂手》

    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白居易《昭君怨》

    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

  3. 又如:脸蛋(脸的两旁部分);脸巴子(面颊);脸上(面颊之上)

  4. 脸面,人头的前部,包括下巴、嘴、鼻、颊、眼,且通常包括前额

    脸波春傍窈娘堤。——白居易《天津桥》

    你看你的脸…尽是血,我都不认识你了。——曹禺《雷雨》

  5. 又如:脸脑(面孔);脸帕(洗脸巾);脸道(脸面,面容);脸庞(脸面形状轮廓);脸谱;脸相;脸模子;脸貌。又指情面;面子

    婆惜也不曾睡着,听得宋江骂时,扭过身回道:“你不羞这脸!”——《水浒全传》

  6. 又如:没脸见人;赏脸;丢尽了脸

  7. 指某些物体的前部

    东西房全是敞脸的,是存车的所在。——老舍《骆驼祥子》

  8. 又如:鞋脸;城门脸;脸戏儿(鞋面子);脸壳子(方言。喻指虚伪的表面);门脸儿(城门附近的地方;商店的门面)

  9. 脸色;脸上的表情

    谁知你转背儿著他人也,又另是一样脸。——清·吴骞《扶风传信录》

  10. 又如:急赤白脸(心里着急,脸色难看);哭丧着脸;涎着脸;绷脸

文字详解



liǎn
【名】
(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同本义〖cheeks〗
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吴均《小垂手》
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白居易《昭君怨》
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
又如:脸蛋(脸的两旁部分);脸巴子(面颊);脸上(面颊之上)

[查看更多]

脸说文解字
脸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