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黄葆戉

黄葆戉

黄葆戉(1880~1969年),字蔼农,号邻谷,小名破钵,别号青山农,长乐县青山村人。葆钺小时体弱多病,8岁父亲去世,家道中落,依赖母亲抚养成人,青年就读于全闽师范学堂,后入上海法政学堂。毕业后,目睹清政府吏治腐败,遂无心仕途,醉心书法、碑帖、篆刻、绘画等艺术。他云游名山大川,对碑碣法帖、鼎彝玺印、汉砖石刻及名家真迹悉心揣摩,自学书画篆刻,潜心研习,技艺精进。 民国成立后,回到福州,历任福建省图书馆馆长、福建甲种商业学校教员、监学等职。民国9年(1920年)后,到上海定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负责审定、校对出版宋拓淳化阁帖、天籁阁旧存宋人画册等书。后任馆美术部主任达20多年;并参与“神州国光社”工作。葆戉精于鉴定,所出版的书画艺术价值甚高。还兼任《中华新报》副刊“文苑”主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图画系主任及上海大学书画系教授等职。葆钺在书法、篆刻方面造诣很深。与章太炎、吴昌硕等名家交往甚厚。葆戉书法宗秦汉,得戚伯著碑精髓,承伊秉绶笔意,沉健秀逸,与王福厂、马公愚齐名,称“海上三老”;审定书画与姚虞琴、吴湖帆、张大壮并称,号“沪滨四慧眼”。其篆刻初法皖、浙派,继宗牧甫,上追秦汉
背字释义
拼音 bèi,bēi 注音 ㄅㄟˋ,ㄅㄟ,
笔划 9 五行
五笔 UXEF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从肉,北声。本义:脊背)

  2. 同本义

    背,脊也。——《说文》

    背者,胸中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

    牛足出背上。——《史记·梁孝王世家》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左手抚鲁直背。——明·魏学洢《核舟记》

    不呼则杖其背。——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芒刺在背;背袋(背在背上的口袋);背花(旧时刑罚,即用木棒打背脊,伤破处称背花);背子(半袖上衣)

  4. 事物的后面或反面

    其船背稍夷。——明·魏学洢《核舟记》

    即以斧破其背,得剑。——晋·干宝《搜神记》

  5. 剑在其背

  6. 又如:乘在浪背上前进;刀背;锯背;斧背

  7. 正北堂屋

    焉得谖草(萱草),言树(种)之背。——《诗·卫风·伯兮》

〈动〉

  1. 背部对着或后部靠着

    背山而面野。——〔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以缚背刃。——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又如:背山起楼;背水战;背依(背靠屏风);背城(背靠自己的城墙);背流(背源而流)

  3. 转过身;背过

    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荀子·解蔽》

  4. 又如:背画(向后指画)

  5. 反叛;背弃;违背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史记·项羽本记》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汉书·李广苏建传》

    皆背晋以归梁。——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6. 又如:背反(背离叛变);背国(背叛国家);背本(背弃根本)

  7. 背诵,凭记忆念出。如:他能背全部课文;背书

  8. 离开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离开了我,指死去。)——李密《陈情表》

    背井离乡,卧雪眠霜。——马致远《汉宫秋》

  9. 避开,不让别人知道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庄子·盗跖》

  10. 又如:我没有什么背人的事;背人(避开别人)

  11. 把双臂放在背后或捆在背后。如:背着手

〈形〉

  1. 办事总遇不上好机运,不顺利。如:背时鬼(倒霉的人);背霉(倒霉)

  2. 偏僻。如:背路(偏僻小路);背街;背旮旯儿(偏僻的角落)

  3. 听觉不灵。如:耳朵有点儿背;背晦(胡涂;昏聩)

  4. 另见bēi

〈动〉

  1. 人用脊背驮

    早背胡霜过戍楼,又随寒日下汀州。——罗邺《雁》

  2. 又如:背粮食;背头(男子头发由鬓角起都向后梳的发式);背锅(方言。驼背)

  3. 负担;承受。如:背了一身债;背利(负担很重的或长期的利息);背罪(承担罪责)

  4. 另见bèi

文字详解



bēi
【动】
人用脊背驮〖东西〗〖haveonone'sshoulder〗
早背胡霜过戍楼,又随寒日下汀州。——罗邺《雁》
又如:背粮食;背头(男子头发由鬓角起都向后梳的发式);背锅(方言。驼背)
负担;承受〖bear〗。如:背了一身债;背利(负担很重的或长期的利息);背罪(承担罪责)
另见bèi

[查看更多]

背说文解字
背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