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曹全碑

曹全碑

介绍
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年在陕西省郃县旧城出土,现在西安碑林。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此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清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国宝级文物)汉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厘米,宽95厘米明万历初合阳县莘里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隶书也叫“隶字”、“左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曹全碑上,改象形为笔画化,目的是为了书写方便、快速。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晋朝卫恒的《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即办理文书的小吏)佐书,曰隶字。”就是说,隶书本来只是小篆的一种简率快速写法,到了汉朝,经过加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秦隶也叫“古隶”,同小篆相差不很远:汉隶也叫“今隶”,其笔势、结构都与小篆不同。汉隶西汉与东汉也有较大的区别,西汉的隶体笔画比秦隶简省,但尚无波磔(捺笔挑势);至东汉时,始有波捺,后人又叫“八分”。隶书的结构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
肥字释义
拼音 féi 注音 ㄈㄟˊ,
笔划 8 五行
五笔 ECN

基本释义

〈形〉

  1. (会意。从肉,本义:脂肪多)

  2. 同本义

    肥,多肉也。——《说文》

    坚土之人肥。——《大戴礼记·易本命》

    瞻肥瘠。——《礼记·月令》

    吾牲牷肥。——《左传·桓公六年》。服注:“牛羊曰肥。”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肥猪;肥肉(喻指有钱的人);肥腻(含油脂多的食物;油脂多);肥汉(肥胖的男子)

  4. 引申为肥沃

    不爱珍器重肥饶之地。——汉·贾谊《过秦论》

  5. 又如:这块地肥极了;肥衍(土地肥沃);肥饶(肥沃富饶)

  6. 茁壮,粗大

    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7. 又如:肥茂(肥壮茂盛);肥茁(肥壮);肥润(肥壮润泽);肥泽(肌肉丰润)

  8. 富裕。如:肥强(富饶强盛)

  9. 衣服又宽又大。如:伙穿一条裤子都嫌肥;肥大

  10. 赚钱又不费力。如:肥秩(收入丰厚的官位)

〈动〉

  1. 使土地肥沃

    掩地表亩,剌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荀子·富国》

  2. 使发财。如:肥己

  3. 通“非”(fēi)。责难

    目所偏视,晋国爵之;口所偏肥,晋国黜之。——《列子·黄帝》

〈名〉

  1. 肥料。如:田里肥足,仓里谷足;肥分

  2. 不正当的财物。如:暗中分肥

  3. 油脂

    干其皮,中作肥。——《齐民要术》引《南方记》

  4. 古国名。春秋时狄人所建,后为晋所灭。故都在山西省昔阳县东

    秋八月壬午,灭肥。——《左传·昭公十二年》

文字详解


féi
【形】
(会意。从肉,本义:脂肪多)
同本义〖corpulent;fat〗
肥,多肉也。——《说文》
坚土之人肥。——《大戴礼记·易本命》
瞻肥瘠。——《礼记·月令》
吾牲牷肥。——《左传·桓公六年》。服注:“牛羊曰肥。”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孟子·梁惠王上》

[查看更多]

肥说文解字

肥【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符非切,音腓。《說文》多肉也。从肉从卪,會意。《徐曰》肉不可過多,故从卪寓戒。《禮·禮運》安之以樂,而不達于順,猶食而弗肥也。

《博雅》肥,盛也。

《廣韻》肥腯。《蔡邕·獨斷》凡祭宗廟禮,牲之別名,豚曰腯肥。《詩·小雅》旣有肥牡,以速諸舅。《左傳·桓六年》博碩肥腯。

田有肥瘠。《書·禹貢厥田惟中中傳》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爲第五。

馬亦稱肥。《前漢·食貨志》冠蓋相望,乗堅策肥。

饒裕也。《易·遯卦》上九肥遯。《疏》肥,饒裕也。

幡名。《吳語》建肥胡。《註》肥胡,幡名。

鳥名。《山海經》英山有鳥焉,其名曰肥遺。

蛇名。《山海經》太華之山有蛇焉,名曰肥𧔥。《註》肥,𧔥,皆毒蟲也。

水之初出同流者名肥。《爾雅·釋水》歸異出同流,肥。《疏》謂小水支分歸入大海則異,其泉源初出,則同流者名肥。

水名。《詩·衞風》我思肥泉。《疏》肥泉,是衞水也。

地名。《前漢·地理志》合肥。《註》屬九江郡。應劭曰:夏水出父城東南,至此與淮合,故曰合肥。

縣名。《史記·高祖功臣年表》肥如侯蔡寅。《註》肥如,縣名,屬遼西。

國名。《左傳·昭十二年》秋八月壬午滅肥。《註》肥,白狄也。

姓。《史記·趙世家》先問先王貴臣肥義。

人名。季康子名肥。見《左傳·哀三年》。

《集韻》補美切,音秕。薄也。《列子·黃帝篇》口所偏肥,晉國黜之。《註》薄也。

水名。肥者,通作淝。《詩·衞風》我思肥泉。《釋文》肥,或作淝。

肥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