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衡方碑

衡方碑

详情
《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立于东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是衡方的门生朱登等为其所立的颂德碑。碑高2.40米,宽1.1米,厚0.25米。碑阳隶书23行,满行36字,共815字,字径4厘米;以文词温润、字体浑古著称于世。此碑碑阴原有字,据《翟氏隶篇》记载,可辨者23行71字。清嘉庆四年(1799年)十月,钱塘人黄小松捶拓后发现“故吏故民门生”等字最清晰,现已全部漫灭。碑首额下有穿,额隶书,阳刻“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计2行10字,字径9厘米,字体浑朴古雅。
《衡方碑》原立于汶上县次丘镇中店村,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汶河泛滥决口,该碑陷卧,村人郭承锡等复建。1953年移至山东泰安岱庙炳灵门内保存,1983年10月移岱庙碑廊,现已泐剥341字。此碑铭文书法以体丰骨壮的隶书闻名,笔画端正稳重,仪态敦厚,笔意粗壮古拙,妩媚动人,与张迁碑共为历代书法家临摹之范本。此刻为一级文物藏品。评价
历代书法理论家都对衡方的书法及《衡方碑》的史料价值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如:
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此碑书体宽绰而润,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真卿正书之渐。势在《景君
群字释义
拼音 qún 注音 ㄑㄩㄣˊ,
笔划 13 五行
五笔 VTKD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2.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

    群,辈也。——《说文》

    兽三为群。——《国语·周语》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三百维群。——《诗·小雅·无羊》

    大夫不掩群。——《礼记·曲礼》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故近者聚而为群。——柳宗元《封建论》

  3. 又如:群才(有才能的人们);群生(一切生物);群立(站立在人群中);群有(佛教指众生或万物);群儿(一群小儿。多用作轻蔑之辞);群品(万事万物;佛教指众生)。也指其他动物相聚而成的集体。又如:猪群;马群;大鱼群

  4. 朋辈。如:群好(互相亲善的人们);群季(诸弟);群朋(互相依附,结为党与);群流(同辈);群萃(同类;侪辈)

  5. 百姓。如:群元(指人民、百姓);群口铄金(众口铄金。形容舆论影响的强大或比喻人多口杂,足以混淆是非)

  6. 集团,社会集体

    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唐·柳宗元《封建论》

  7. 又如:群法(社会法则);群治(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治理和处置);群俗(社会风尚)

  8. 泛指多数

  9. 指人

    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礼记》

  10. 指事物

    猎者张罗,百兽群拢,或得或失。——《论衡》

〈量〉

  1. 用于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如:一群天鹅;一群野火鸡;一群白蚁

〈动〉

  1. 聚集;会合,联合

    而群天下之英杰。——《荀子·非十二子》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

    以避群害。——明·李渔《闲清偶寄·种植部》

    群聚而笑。——唐·韩愈《师说》

    群怪聚骂。——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群而不党(聚集在一起,却不结党);群曲(合唱的曲子。大多为一人引端,众人和声);群行(结队而行);群萃(事业相同的人集聚在一起);群处(成群地相处)

  3. 随俗

    仆进不能参名于二立,退又不能群彼数子。——《后汉书》

〈形〉

  1. 众多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赵王悉召群臣。——《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群从所得。——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群响毕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以孤羊投群狼。——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群士(众官,百官;众学士);群有(指万物);群司(百官,众官。同群士);群枉(众多奸邪的小人);群英(众多有才能的人);群从(指众子侄辈)

文字详解



qún
【名】
(形声。从羊,君声。本义:羊群;兽群;人群)
三个以上的禽兽相聚而成的集体〖crowd;group〗
群,辈也。——《说文》
兽三为群。——《国语·周语》
或群或友。——《诗·小雅·吉日》
三百维群。——《诗·小雅·无羊》

[查看更多]

群说文解字
群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