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俞樾

俞樾 清代

俞樾(1821年12月25日—1907年2月5日),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城关乡南埭村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俞樾工书法有江声之风,以篆、隶法作真书,善以隶笔作楷书,别具一格。寻常书札,率以隶体书之,尤工大字。如清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苏巡抚陈龙重修寒山寺时,有感于沧桑变迁,古碑不存,便请俞樾手书了这第三块《枫桥夜泊》石碑。其时,俞樾虽已八十六岁高龄,仍以其饱满的情怀,稳重的章法,浑圆的笔意,挥洒淋漓,一气呵成。俞樾作书后数十天,便倏然长逝了。所题诗碑成为绝笔。这块由俞樾补书诗碑名擅当时,拓本流传甚广,古雅拙朴。
给字释义
拼音 gěi,jǐ 注音 ㄍㄟˇ,ㄐㄧˇ,
笔划 9 五行
五笔 XWGK

基本释义

〈动〉

  1. 使对方得到或遭受到。如:给他一张票;我给他字典;给我一片面包;给脸(给面子;给以礼遇);给个炭篓鬼戴(抹黑;使人难堪)

  2. 让;使;叫。如:给我看看;别叫风给刮散了

〈介〉

  1. 表示对象、目的,相当于“为”、“替”。如:为给人类带来利益而工作;给饥饿者所需要的食物;寄给我的信

    给伤员包扎

  2.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或表示被动语态,相当于“被”。如:机器给弄坏了;屋子里给弄得乱七八糟

  3. 表示方向,相当于“朝”、“对”、“向”。如:给这儿灌水;给他送礼;给老师行礼;给他使了个眼色

〈助〉

  1.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用以加强语气。如:保不住给忘了;风把门给吹开了;您给找个人

    碗给打碎了;裤腿都叫露水给湿透了

  2. 另见jǐ

〈形〉

  1. (形声。从糸,合声。本义:衣食丰足;充裕)

  2. 同本义

    给,相足也。——《说文》

    事之供给。——《国语·周语》

    岁岁广开,百姓充给。——《齐民要术·序》

    则日不足,力不给。——《韩非子·有度》

    要曰强本节用,则人给家足之道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3. 又如:给富(丰足富裕);给足(丰足)

  4. 口齿伶利

    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论语》

  5. 又如:给口(口才敏捷);给捷(敏捷)

〈动〉

  1. 充足的供给,以物质给予对方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史记·高祖本纪》

    给贡职郡县。(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给,供。)——《战国策·燕策》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请铸铜记给之。——《宋史·职官志》

    艺蔬自给。——清·张廷玉《明史》

    给军民赏月钱。——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补给;配给;自给自足;给使(供人差使);给与(授物与人)

  3. 授与,交付

    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吕氏春秋》

〈副〉

  1. 速,捷

    富必给贫,壮必给老。——《邓析子》

  2. 另见gěi

文字详解



gěi
【动】
〖口〗
使对方得到或遭受到〖give;grant;hand〗。如:给他一张票;我给他字典;给我一片面包;给脸(给面子;给以礼遇);给个炭篓鬼戴(抹黑;使人难堪)
让;使;叫〖let〗。如:给我看看;别叫风给刮散了



[查看更多]

给说文解字
给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