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曹全碑

曹全碑

介绍
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年在陕西省郃县旧城出土,现在西安碑林。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此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清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国宝级文物)汉中平二年(公元185)高272厘米,宽95厘米明万历初合阳县莘里村出土,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隶书也叫“隶字”、“左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曹全碑上,改象形为笔画化,目的是为了书写方便、快速。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晋朝卫恒的《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即办理文书的小吏)佐书,曰隶字。”就是说,隶书本来只是小篆的一种简率快速写法,到了汉朝,经过加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秦隶也叫“古隶”,同小篆相差不很远:汉隶也叫“今隶”,其笔势、结构都与小篆不同。汉隶西汉与东汉也有较大的区别,西汉的隶体笔画比秦隶简省,但尚无波磔(捺笔挑势);至东汉时,始有波捺,后人又叫“八分”。隶书的结构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
緘字释义
拼音 jiān 注音 ㄐㄧㄢ,
笔划 15
五笔 XDGT

基本释义

〈动〉

  1. 密封或如同加盖印章以防止改动

    常缄素札去,适枉华章还。——韦应物《答崔都水》

  2. 又如:缄封(封闭);缄闭(封闭);缄锁(封闭开锁);缄书(封书,寄信)

  3. 束缚;捆扎

    谷木之棺,葛以缄之。——《墨子·节葬》

  4. 又如:缄之(束缚住某物)

  5. 闭口不说话

    参缄其口。——《孔子家语·观周》

    看别人苫眼铺眉,笑自己缄舌闭口。——亢文苑《一枝花》

    缄口不答。——清·紀昀《阅微草堂笔记》

  6. 又如:缄口禁言(闭口不说);缄唇(闭口不言)

  7. 收;敛。如:缄泪(收敛泪水);难缄(难收);缄扇思母(存藏母扇,以志感念母亲)

  8. 遮蔽。如:云缄(云彩遮蔽)

文字详解



jiān
【动】
密封或如同加盖印章以防止改动〖seal〗
常缄素札去,适枉华章还。——韦应物《答崔都水》
又如:缄封(封闭);缄闭(封闭);缄锁(封闭开锁);缄书(封书,寄信)
束缚;捆扎〖tie;bind〗
谷木之棺,葛以缄之。——《墨子·节葬》
又如:缄之(束缚住某物)

[查看更多]

緘说文解字
緘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