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竿
>
其他
>
龚贤

龚贤

龚贤(1619-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清凉山人等,号柴丈人。祖籍江苏昆山,流寓金陵(南京),为清初著名山水画家。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他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为金陵八家之首。居南京清凉山,买画课徒,生活清苦。性孤僻,与人落落寡合。他是位既注重传统笔墨又注重师法造化的山水画家。其创作以五代董源、巨然的画法为基础,以宋初北方画派的笔墨为主体,参以二米(米芾、米友仁父子)、吴镇及沈周等人的笔风墨韵,同时结合自己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受,形成了浑朴中见秀逸的积墨法,不同于清初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所倡导的笔笔有古意的创作格法。 擅行草书,源自米芾,又不拘古法,自成一体。书法为画名所掩,作品多兴致所至,用笔变化丰富,气势夺人。工诗文,著有《香草堂集》。
竿字释义
拼音 gān 注音 ㄍㄢ,
笔划 9 五行
五笔 TFJ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从竹,干声。本义:竹竿)

  2. 同本义。竹子的主干

    竿,竹梃也。——《说文》

    籊籊竹竿。——《诗·卫风·竹竿》

    禁藏母拊竿。——《管子》

    竿殳之所揘毕。——张衡《西京赋》

    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立竿见影;揭竿为旗;竿木(古代艺人借以在其上表演各种技艺动作的长竿);竿殳(竹杖);竿首(竹竿顶端);竿头(竹竿的顶端)

  4. 通“简”。竹简

    不离苞苴竿牍。——《庄子·列御寇》

    阳翟田望勤于竿牍……日发数十函不倦。——宋·朱彧《萍洲可谈》

  5. 又如:竿牍(指书信,古代用竹简书写,故称竿牍)

  6. 特指钓竿。如:垂竿;竿纶(钓竿与钓线)

  7. 指竹篙。如:竿枻(竹篙和船桨)

〈量〉

  1. 计算长状物的单位,竹一根为一竿

    一径野花香袭体,数竿幽竹绿依依。——《西游记》

    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苏州园林》

  2. 方言。用于抽旱烟

    约摸咂完一竿叶子烟的时候,…听见…有人朝房外跑走的脚步声。——《大波》

〈动〉

  1. 以竿悬挂

    应元乘月黑,束槀为人,人竿一灯,立陴郳间。——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竿旌(旗杆顶端所饰的雉羽);竿首(用竿悬首)

  3. 通“干”。请托

    竿摩,谓相逼近也。今俗以事干人者谓之相竿摩。——《后汉书·董卓传》注

  4. 又如:竿摩(干求,请托)

文字详解

竿
gān
【名】
(形声。从竹,干声。本义:竹竿)
同本义。竹子的主干〖bamboopole〗
竿,竹梃也。——《说文》
籊籊竹竿。——《诗·卫风·竹竿》
禁藏母拊竿。——《管子》
竿殳之所揘毕。——张衡《西京赋》
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查看更多]

竿说文解字
竿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