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伊立勋

伊立勋

人物简介
伊立勋(1857~1940),字熙绩,号峻斋、石琴,别署石琴老人、石伊立勋书作琴馆主,
生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室名石琴馆,福建宁化人,秉绶后人。其父伊念曾是大书法家伊秉绶的儿子。伊立勋从小受家学熏陶,学识渊博,曾参加学试﹑县试﹑院试名列前茅。光绪末年,他任无锡县知县。后在沪卖数十年,以汉隶见长。无论识与不识,无润不书,此则有异于一般书画家者。伊立勋书体篆隶行草都精通,但最为精湛还是汉隶。他的隶书继承其祖遗风,渊雅古朴,意态从容,于严整、简净中显机趣、活泼;着意于形式美感的意趣中,显现笔意的沉郁超拔。因此,他的书法为许多人喜爱而收藏。抗战期间卒,年七十外。
伊立勋书作艺术特色
伊立勋从小受家学熏陶,学识渊博,伊立勋书体篆隶行草都精通,但最为精湛还是汉隶。他的隶书继承其祖遗风,渊雅古朴,意态从容,于严整、简净中显机趣、活泼;着意伊立勋书作于形式美感的意趣中,显现笔意的沉郁超拔。因此,他的书法为许多人喜爱而收藏;但他替自己立有一条规则:无论识与不识,无润不书。说是“无润不书”,但也有例外。民国十七年(1928年),陕西发生特大灾情。据当年7月26日《申报》报道:“陕
竺字释义
拼音 zhú,dǔ 注音 ㄓㄨˊ,ㄉㄨˇ,
笔划 8
五笔 TFF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从二,竹声。本义:竹)

  2. 同本义

    竺,竹也。——《广雅》。王念孙疏证:“竺、竹同声字。方言有重轻,故又谓竹为竺也。”

  3. 印度古译名“天竺”的简称

    双匣犹传竺国经。——林景熙《梦中作》

  4. 又如:竺经(佛经);竺国(天竺。古印度的别称);竺域(指天竺。即今印度);竺土(指天竺国。指古印度)

  5. 山名,在浙江省杭州市西灵隐山飞来峰之南,分上中下三天竺,俗称三竺

    朝游三竺,暮宿两峰。——《西湖佳话》

  6. 古代的一种乐器

    高渐离击竺。——《战国策·燕策》

    非丝非竺。——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形〉

  1. 与佛教、佛典有关的

    闲吟竺仙偈,清绝过于玉。——前蜀·贯休《夜雨》

  2. 又如:竺法(佛法);竺乾(佛,佛法);竺书(佛书;佛经);竺学(佛学);竺教(又称“佛乾氏”。即佛教)

文字详解


zhú
【名】
(形声。从二,竹声。本义:竹)
同本义〖bamboo〗
竺,竹也。——《广雅》。王念孙疏证:“竺、竹同声字。方言有重轻,故又谓竹为竺也。”
印度古译名“天竺”的简称〖India〗
双匣犹传竺国经。——林景熙《梦中作》
又如:竺经(佛经);竺国(天竺。古印度的别称);竺域(指天竺。即今印度);竺土(指天竺国。指古印度)
山名〖Zhumountain〗,在浙江省杭州市西灵隐山飞来峰之南,分上中下三天竺,俗称三竺

[查看更多]

竺说文解字
竺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