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陈邦彦

陈邦彦

陈邦彦(1678-1752),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海宁盐官人。字世南,亦作思南,号匏庐,一号春晖,又作春晖老人,又号匏庐。少孤,由伯父陈元龙抚养。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后升侍读学士。乾隆初官至礼部侍郎,诗文典雅有致。善书法,尤工小楷,行草宗法二王,字体宽展秀发,行草出入二王深得董其昌笔意,晚年所作几可乱真。即颜、欧、虞、褚及宋四家,无不研究。在侍直内廷时,常奉命校读御制碑版文,并奉敕缮写。《康熙字典》御制序,《御制圆明园十景诗》,都出自他手笔。书法名声远播,“咸以得他尺幅作为传家之宝”。一时南方假冒、摹仿其笔迹者多至百人,他知之毫不在意。其书法有《春晖堂书课》传世。著作有《墨庄小稿》、《春驹小谱》、《春晖堂集》,辑有《全唐文》、《宋诗补遗》,康熙四十六年奉敕编《佩文斋历代题画诗类例》120卷、30门,收诗8962首。 子陈师曾、陈延嗣并工书法。
端字释义
拼音 duān 注音 ㄉㄨㄢ,
笔划 14 五行
五笔 UMDJ

基本释义

〈形〉

  1. (形声。从立,耑(duān)声。本义:站得直)

  2. 同本义

    端,直也。——《说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广雅·释诂一》

    以端其位。——《礼记·祭义》

    端行颐霤如矢。——《礼记·王藻》

    振书端书于君前。——《礼记·曲礼》

  3. 又如:端行(端正身躯而快步行走);端拱(端正身子拱手);端伟(笔直壮大);端端(端正;不倾斜);端身(摆正身体)

  4. 端正。引申为正直

    水至平,端不倾。——《荀子·成相》

    选天下之端士。——汉·贾谊《治安策》

  5. 又如:不端(不正派);好端端的(好好儿的);端一(端庄娴静);端士(端人;正直的人);正派;端楷(字写得工整);端悫(端正笃实。悫:诚笃)

〈名〉

  1. 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东坡右手执卷端。——明·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两端,末端;笔端;尖端;大端(重要方面);极端;顶端;扁担的两端

  3. 首;顶端

    常视松端日,每稽潭上烟。——宋·梅尧臣《昭亭别施度支》

  4. 开头。如:发端;开端

  5. 征兆。如:端兆(端倪;迹象)

  6. 头绪

    多端寡要(要领),好谋无决。——《三国志·郭嘉传》

  7. 又如:端序(头绪;条理)

  8. 边际。如:端涯(边际)

  9. 思绪;心绪。如:端忧(闲愁;深忧)

  10. 事由;原委

    祸集非无端。——西晋·陆机《君子行》

  11. 又如:端原(原委;根由);端本澄源(犹言正本清源);争端;衅端

  12. 借口。为了掩盖真正意图或情况而声称的目的、动机或装出来的外表。如:借端;无端闹事

  13. 项目;种类。如:举其一端;变化多端

  14. 周代礼服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章甫:古代礼帽),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周礼》

  15. 又如:端衣(古代一种礼服。多用于丧祭场合);端衰(古丧服上衣);端冕(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和贵族的礼服)

  16. 办法

    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史记·魏公子列传》

〈动〉

  1. 详审。如:端箭(射箭前,以一眼瞄准目标)

  2. 手平举拿物。如:端饭上菜;端茶送出(官员会客时,不愿地位低于自己的来客久坐,谈话告一段落,端茶略饮,仆人就高喊“送客”,来客就立刻告辞);端简(正笏。谓两手平举捧着手板);端盒(托盘,多木制);端菜;端碗;端盆倒水

  3. 流露。如:有什么想法都端出来

〈副〉

  1. 确实;果真。如:端端的的(清楚,真实);端切(确实;详细)

  2. 究竟;到底

    这话原不须提了,总来该是夫妻,颠来倒去,自然凑着,不该是夫妻,便说合了,端只要分张。——《醉醒石》

文字详解


duān
【形】
(形声。从立,耑(duān)声。本义:站得直)
同本义〖straight〗
端,直也。——《说文》。按:“立容直也。”
端,正也。——《广雅·释诂一》
以端其位。——《礼记·祭义》
端行颐霤如矢。——《礼记·王藻》
振书端书于君前。——《礼记·曲礼》

[查看更多]

端说文解字

端【午集下】【立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多官切,音偳。《說文》直也,正也。《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註》端,正也。《玉藻》目容端。《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

《篇海》萌也,始也,首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疏》天端,卽春也。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註》端者,首也。人皆有仁義禮智之首,可引用之。

《廣韻》緒也,等也。《揚子·方言》緒,南楚或曰端。

《增韻》審也。《戰國策》郤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專也。《戰國策》敢端其願。《註》端,猶專也。

布帛曰端。《禮·記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爲端。《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

《周禮·春官》其齊服有𤣥端,素端。《鄭司農註》衣有襦裳者爲端。《穀梁傳·僖三年》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註》端,𤣥端之服。《疏》其色𤣥,而制正幅無殺,故謂之𤣥端。

地名。《山海經》號山,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國在流沙中者,墩端璽㬇。《史記·趙世家》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註》端氏,澤州縣也。《前漢·地理志》蒼梧郡有端溪。

姓。孔子弟子端木賜。

宮門名。《後漢·黃瓊傳》舉吏,先試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門。《註》端門,太微宮南門也。

獸名。《後漢·鮮𤰞傳》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

《正韻》尺兗切。與喘同。《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註》端,讀爲喘。喘,微言也。

《韻會小補》美辨切。同冕。大夫以上冠也。《禮·玉藻》諸侯𤣥端以祭,天子𤣥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註》端,皆音冕。

《韻補》叶都元切。《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叶多汪切。《楊戲贊秦子敕》正方受遣,豫聞後綱。不𨻰不僉,造此異端。

端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