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橘逸势

橘逸势

左大臣橘诸兄的曾孙。如前所述,在延历二十二年(804)曾与空海、最澄一起渡海入唐留学。在平安三笔之中,他的官位最低,能侪身于其中,与空海、嵯峨天皇相比肩,可见他的书道造诣不同凡响。他在唐留学期间,潜心研究李北海和柳宗元的学问,其深厚的汉学修养和风流倜傥的性格,与唐代文人雅士毫无二致。非凡的才能令唐人惊叹,被亲切地称为"橘秀才"。
日本平城天皇大同元年(806)八月,橘逸势又与空海一道搭乘遣唐使判官高阶远成的船返回日本。归国后,他不像空海和最澄那样活跃和得到天皇的重用,等待他的是由其性格所带来的悲剧。《续日本后记》对他性格的评价是:"放诞,不拘细节。"承和七年(840)他被任命为但马权守之职。三年后,因"承和之变"而卷入了围绕皇位继承问题展开的政治斗争的漩涡,遂以谋反罪流放到伊豆半岛。八月十三日,在遣送的途中,病人膏肓的他带着莫须有的罪名和怀才不遇的遗憾,病死在远江国的板筑客栈里。据说他的女儿在他流配伊始,便日夜兼程地跟随其后。父亲死后,她削发为尼,在墓地前建庵守尸。或许女儿妙沙尼的孝心感动了上苍,嘉祥三年(850)得以归
無字释义
拼音 注音 ㄨˊ,
笔划 12
五笔 RLGO

基本释义



见“无”。

笔画数:12;
部首:灬;
笔顺编号:311222214444

文字详解


[查看更多]

無说文解字

無【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𣟒𣚨𠘩《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說文》亡也。《玉篇》不有也。《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無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