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楷书
>
龙藏寺碑

龙藏寺碑

介绍:
龙藏寺碑是我国隋代重要碑刻。在河北正定隆兴寺大悲阁东侧。开府长史兼行参军张公礼撰文,未著书丹人姓名。但也有撰、书均为张公礼之说。特色:
碑通高3.15米,宽0.90米,厚0.29米。碑文楷书30行,行50字,凡1500余字。碑为龟趺。碑额呈半圆形,浮雕六龙相交,造型别致,刻工精细,具有隋唐蟠龙的古朴风格。碑额楷书“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15字。碑阴及左侧有题名及恒州诸县名,分5截30行,行字数不等,亦为楷书。据光绪元年《正定县志》载:“龙藏寺碑并阴,张公礼撰并书,开皇六年十二月立,今在隆兴寺。”历史:
我国的石刻文字萌芽于商代,碑的名称见于东周,而刻文纪事之碑则最早见于西汉末期,到东汉桓帝、灵帝时,建墓树碑又蔚然成风。就碑刻的书法艺术来看,我国石刻发展史可分三大阶段,即汉碑、魏碑、唐碑。汉碑多波磔奇古,魏碑多瑰丽雄奇,唐碑则秀丽高雅,隋碑则正是由魏碑体到唐碑体发展的过渡时期。龙藏寺碑就正是体现这一变化的代表之佳作。它的字体结构朴拙,方正有致,虽为楷书,但仍留有隶意,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评价:
碑系隋恒州刺史鄂国公王孝仙奉命为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造龙藏寺而创立
漏字释义
拼音 lòu 注音 ㄌㄡˋ,
笔划 14 五行
五笔 INFY

基本释义

〈名〉

  1.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2. 同本义

    漏尽钟鸣,箭驰风追。——《马稚暨妻张氏墓志》

    漏,以铜受水,刻节。——《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

    晷漏肃唱。——《文选·左思·魏都赋》

    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

  3. 又如:漏下(漏刻的水面已经下落);漏永更长(比喻深夜);漏尽钟鸣(黎明时分);漏夜(深夜);漏板(古代报更用的铜板);漏刻(古计时器)

  4. 孔隙,孔穴;漏洞

    禹耳参漏。——《淮南子·修务》

  5. 又如:漏目(漏洞);漏眼(漏洞,毛病);漏窗(具有各种漏空图案的窗孔);漏风掌(漏风的巴掌。五指分开的巴掌)

  6. 破绽。如:漏子

  7. 时刻,时间

    二岁余,贤传漏在殿下。——《汉书·佞幸传·董贤》。注:“传漏,奏时刻。”

  8. 病名。流脓、流血不能收口的病。如:痔漏;崩漏

  9. 通“蝼”。臭味

    马黑脊而般臂,漏。——《礼记·内则》

〈动〉

  1. 房顶漏雨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漏天(如天泻漏);漏屋(漏雨的房屋)

  3. 泄露;泄密

    今为人主而漏其群臣之语。——《韩非子》

  4. 又如:漏师(泄漏军中的机密大事);漏语(泄漏机密);漏露(泄露);漏信(走漏消息)

  5. 遗漏;疏忽

    号为罔漏吞舟之鱼。——班固《汉书》

  6. 又如:漏刃(从刀下漏过);漏名(谓在贺新天子即位的册牒上的漏署姓名);漏略(遗漏疏忽);漏逸(遗漏阙失);漏迹(遗漏的痕迹);漏夺(漏脱)

  7. 逃脱;逃避。如:漏网

  8. 诱骗;引诱

    因此特说些风话,漏你下手。——《水浒传》

  9. 遮,藏

    当初也无定无媒证,做的来藏头漏影。——元·佚名《鸳鸯被》

〈形〉

  1. 简陋。如:漏屋(简陋的房屋);漏败(简陋破败)。漏星堂(比喻破屋)

  2. 通“陋”。狭小

    虽隐於穷阎漏屋。——《荀子·儒效》

文字详解


lòu
【名】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waterclock〗
漏尽钟鸣,箭驰风追。——《马稚暨妻张氏墓志》
漏,以铜受水,刻节。——《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
晷漏肃唱。——《文选·左思·魏都赋》
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
又如:漏下(漏刻的水面已经下落);漏永更长(比喻深夜);漏尽钟鸣(黎明时分);漏夜(深夜);漏板(古代报更用的铜板);漏刻(古计时器)

[查看更多]

漏说文解字
漏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