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楷书
>
颜真卿

颜真卿 唐代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 、司徒颜杲卿从弟。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宋人辑有《颜鲁公集》。
泣字释义
拼音 注音 ㄑㄧˋ,
笔划 8 五行
五笔 IUG

基本释义

〈动〉

  1.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2. 同本义

    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

    如闻泣幽咽。——唐·杜甫《石壕吏》诗

    连拜且泣。——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太监泣别。——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3. 又如:泣励(哭着激励);泣詈(边哭边骂);泣血捶膺(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泣血(无声痛哭,泪如血涌);泣别(流泪告别)

  4. 哭。如:泣歧(见歧路有所感伤而哭泣);泣荆(因遗失荆钗而哭泣。比喻留恋旧物,顾念旧情)

〈名〉

  1. 眼泪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座中泣下谁最多。——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泣下沾襟。——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因泣下。——清·张廷玉《明史》

    泣涕(泣泪。眼泪);饮泣(含忍眼泪,形容极其悲痛)

文字详解



【动】
(形声。从水,立声。本义:无声或低声地哭)
同本义〖weep;sob〗
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
如闻泣幽咽。——唐·杜甫《石壕吏》诗
连拜且泣。——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太监泣别。——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又如:泣励(哭着激励);泣詈(边哭边骂);泣血捶膺(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泣血(无声痛哭,泪如血涌);泣别(流泪告别)

[查看更多]

泣说文解字
泣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