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伊秉绶

伊秉绶

人物简介
嘉庆七年(1802 ),伊秉绶54 岁时,因父病死,去官奉棺回乡,扬州数万市民泣泪送伊秉绶像别。伊秉绶于1815 年去世,逝年62岁。之后扬州人为仰慕其遗德,在当地“三贤祠”(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三人之祠)中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人物生平
在江苏扬州有一座“四贤祠”,供奉欧阳修、苏轼、王士祯及福建宁化的伊秉绶。
伊秉绶(1754-1816年),字组似,号墨卿,晚年又号默庵。乾隆十九年(1754年),伊秉绶出生于宁化城关一家书香官宦人家。其父伊朝栋是乾隆三十四年的进士,历官刑部郎中、光禄寺卿,精研程朱之学,著有《南窗丛记》、《赐研斋集》等书传世。
伊秉绶自幼聪敏好学,秉承家学渊源,16岁进宁化县学,26岁中乡试。后又受业于名儒阴承方,攻宋儒理学,并且潜心研习李榕村、蔡梁山及雷翠庭等名儒理论。史称伊秉绶“通程朱理学,幼秉庭训,从师阴承方,讲求立心行己之学。”乾隆四十九年,伊秉绶赴京应考,举中正榜,留居北京,为大学士朱珪、纪晓岚所赏识与器重;又拜当时最负盛名的书法家刘墉为师学书法。乾隆五十四年,伊秉绶参加会试,中进士,授刑部额外主事,补浙江司员外郎。乾隆五十七年,他
沾字释义
拼音 zhān 注音 ㄓㄢ,
笔划 8 五行
五笔 IHKG

基本释义

〈名〉

  1. 古水名

    沾,沾水,出上党壶关东入淇。从水,占声。——《说文》

  2. 淇水支流。源出山西省壶关县南赵掌尖老山南麓,东流入河南省,至鹤壁市西注入淇水。今上流建有弓上水库

〈动〉

  1. 假借为“霑”。浸润;浸湿

    沾,一曰益也。——《说文》

    惠沾渥。——《汉曹全碑》

    澍雨沾洽。——《白石神君碑》

    汗出沾背。——《史记·陈丞相世家》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长夜沾湿何由彻!——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泣下沾襟。——宋·欧阳修《伶官传》

    不终朝日,而澍雨沾洽。——《白石神君碑》

    十八日,大雨沾足,乃种豆。——《聊斋志异》

  2. 又如:沾足(雨水充足);沾洽(雨水充足;渊博)。又如:沾浃(浸透);沾渥(浸润);沾臆(沾膺。泪水浸湿胸前);沾濡(浸湿);沾襟(浸湿衣襟);沾洒(水珠洒落浸湿。多指流泪);沾缨(泪水浸湿冠缨。指痛哭、悲伤)

  3. 牵扯,牵连。如:沾扯(牵扯);沾带(牵连);沾恋(牵念留恋);沾连(沾带。牵连)

  4. 接触

    沾水则高下不平。——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殊不沾污。

  5. 又如:沾粘(相互粘结,接触);沾唇(形容略微喝一点酒、茶水等饮料);沾牙(吃喝东西);从来滴酒不沾

  6. 熏陶;感化

    礼乐所不沾,宪章弗能革。——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7. 又如:沾化(感受德化);沾被(影响所及)

  8. 受赏。如:沾赉(受赏赐;赏赐);沾赏(受赏赐);沾丐(给人以利益);沾锡(赏赐)

〈形〉

  1. 自矜的样子。如:沾沾(自矜。自得的样子);沾沾自炫(自以为美好而自我炫耀)

〈动〉

  1. 雨水浸湿

    霑,渍也。——《广雅·释诂二》

    霑体涂足。——《国语·齐语》。注:“霑,濡也。”

    霑余襟之浪浪。——《楚辞·离骚》

    既霑既足,生我百谷。——《诗·小雅·信南山》

  2. 又如:沾衣(润湿衣服);沾衿(沾湿衣襟);沾醉(饮酒大醉,沾湿胸襟);沾体涂足(身体被田水沾湿,脚上被泥巴涂污)

  3. 比喻恩泽沾润

    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沾而恩洽。——《文选·扬雄·长杨赋》

  4. 又如:沾沐(承受恩泽);沾洽(雨泽丰足,也以比喻恩泽广被)

文字详解


Zhān
【名】
古水名〖ZhanRiver〗
沾,沾水,出上党壶关东入淇。从水,占声。——《说文》
淇水支流。源出山西省壶关县南赵掌尖老山南麓,东流入河南省,至鹤壁市西注入淇水。今上流建有弓上水库


zhān
【动】

[查看更多]

沾说文解字
沾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