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_img
好工具
>
书法字典
>
书法字体
>
>
其他
>
黄庭坚

黄庭坚 宋代

黄庭坚(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李志敏评价:“黄庭坚论书、鉴画、评诗均以韵字为先,他引鹤铭入草,雄强逸荡,境界一新”。作品有《山谷词》,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气字释义
拼音 注音 ㄑㄧˋ,
笔划 4 五行
五笔 RNB

基本释义

〈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4. 气体的通称。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5. 空气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注

  6. 又如:气球(一种供游戏用的足球,用皮革制成,内充空气)

  7. 气象

    故在天为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注:“谓风热温燥寒。”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

    山气日夕佳。——晋·陶渊明《饮酒》诗

    春气动。——清·方苞《狱中杂记》

  8. 节气;节候。如:气序(节气;季气;气候);气和(气候调和);气劲(气候寒冽)

  9. 气味

    香气环旋。——唐·李朝威《柳毅传》

    恶气袭衣裙。——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与饮食之气相薄。——清·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气子(气味);气韵

  11. 呼吸;气息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缢即气绝。——清·方苞《狱中杂记》

    启时气绝。——清·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气命(性命);气歇(缓一口气);气疾(呼吸系统疾病);气凑(呼吸急促)

  13. 声气,语气。如:气长(理直气壮);气拍(醒木;惊堂木);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14. 景象;气氛

    以达秋气。——《礼记·月令》

  15.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如:气土(犹风土);气尚(风尚,气节);气俗(风气习俗);气脉(风气,习俗);气习(风气习俗)

  16.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如:气秀(气质优美);气昏(气昏混浊);气品(指万物);气习(气质,习性);气孱(气质虚弱)

  17. 气运。如:气脉(犹气运)

  18. 指人的元气

    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气母(元气的本原)

  19. 指精神状态,情绪

    恢弘志气。——诸葛亮《出师表》

    敢以矜气。——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其气浩然。——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气叹(泄气);气不忿(不甘心;不服气);气不愤(气不忿);气合(意气相投);气志(指精神、意志)

  20. 气派;气概。如:气色(气势;气派);气性(气势;威风);气傲(气高;意气高傲)

  21. 义气。如:气谊(情谊;交情);气侠(义气豪侠);气义(义气;情谊)

  22. 气焰;权势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以厉其气。——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民气尽。——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气沮(气势衰弱);气魄(气势)

  2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如: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气习(诗文的风格)

  24. 作风;习气。如:气重(气性大);气信(意气)

  25. 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五气、五声、五色。——《周礼·疾医》。注:“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气疫(谓染疫气而得病);气脉(血气与脉息)

  26. 指效力,作用。如:气业(功业)

  27. 通“器”。用具,工具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礼记·乐记》

〈动〉

  1. 使生气;使气恼。如:气人;他故意气她一下

  2. 愤怒;气恼;生气。如:气闹(气恼;恼怒);气蛊(气恼);气寒(气恼至极点);气不舍(生气不过);气虎虎(气愤);气狠狠(形容生气发狠的样子)

  3. 通“乞”。向人求讨

    是若人气。——《墨子·非儒下》

  4. 氣qì

    后缀

  5. 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如:秀气,俊气,美气

文字详解




【名】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cloud〗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查看更多]

气说文解字

气【辰集下】【气部】 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𠀤音炁。《說文》雲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氣、炁。

與人物也。今作乞。

《玉篇》去乙切《廣韻》去訖切《集韻》《類篇》欺訖切,𠀤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氣,小篆本作气。氣爲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爲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後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筆以別之。

《六書正譌》气,俗用氣,乃稟氣之氣。雲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氣雖別,而气、氣字義實同,分屬則泥矣,《正譌》之說非是。(氣)〔古文〕𣱛《唐韻》去旣切《集韻》《韻會》《類篇》丘旣切,𠀤音气。《玉篇》𠋫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氣相求。《繫辭》精氣爲物。《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註》氣謂噓吸出入者也。

天氣曰元氣。《後漢·明帝紀》升靈臺,望元氣。《註》元氣,天氣也。

陰陽曰二氣。《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五氣。《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註》王肅曰:五氣,五方之氣。

《書·洪範·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註》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風土氣爲五氣。

《素問》寒熱風燥濕,五氣之聚也。寒生水,熱生火,風生木,燥生金,濕生土。

六氣。《左傳·昭元年》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也。

《莊子·逍遙遊》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註》平旦爲朝霞,日中爲正陽,日入爲飛泉,夜半爲沆瀣,與天𤣥地黃爲六氣。《王逸·楚辭註》《陵陽子明經》春食朝霞,日欲出時黃氣也。秋食淪隂,日沒已後赤黃氣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南方日中氣也。幷天𤣥地黃之氣爲六氣。

年有二十四氣。《內經》五日謂之𠋫,三𠋫謂之氣。《書·正義》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隨天轉運,所以敘氣節也。氣節者,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爲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爲節氣,謂月初也,一爲中氣,謂月半也,以彼迭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

曆家有𠋫氣法。《司馬彪·續漢書》𠋫氣之法,爲室三重,塗亹周密,布緹幔室中,以木爲按,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內端,案歷而𠋫之。氣所動者,其灰斯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

有望雲氣法。《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註》視日旁雲氣之色,靑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黃爲豐。《史記·天官書》雲氣有獸居上者勝。《又》日旁雲氣,人主象。《又》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精華實息者吉,虛耗者凶。《邵諤·望氣經》鬱鬱蔥蔥,隱隱隆隆,佳氣也。綿綿絞絞,條條片片,兵氣也。澤澤燄燄,女子氣也。如藤蔓挂樹者,寶氣也。紫氛如樓者,玉氣也。

道家有食氣法。《參同契》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

以鼻觸物亦曰氣。《禮·少儀》執食飮者勿氣。《疏》執尊長飮食,不鼻臭之也。

《唐韻》《集韻》𠀤許旣切。與餼、䊠𠀤通。《說文》饋客芻米也。引《春秋傳》齊人來氣諸侯。

叶去訖切,音乞。《成公綏·嘯賦》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

叶丘謁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賦》當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氣。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疾之日歇。

气字源演变
热门书法家
热门书法作品欣赏
热门应用学习应用
back_img
功能直达
分享
反馈
热门应用
学习教育
好工具推荐